ID: 24524868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两则 课件 (共38张PPT)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42956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两则
  • cover
(课件网) 22 文言文两则 我会写 哉(善哉) zāi 弦(琴弦) xián 巍(巍峨) wēi 字词乐园 轴(画轴) zhóu 我会写 曝(曝晒) pù 锦(锦缎) jǐn 矣(足矣) yǐ 字词乐园 伯牙鼓琴 资料宝袋 伯牙,春秋时期的琴师,相传《高山流水》是他演奏过的琴曲。《荀子·劝学》中记载,每当伯牙鼓琴的时候,连正在吃饲料的马儿也会仰起头来聆听美妙的音乐,以此说明他弹琴技艺的高超。 ? 高山流水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后来,人们根据伯牙、锺子期的传说,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课文朗读 鼓:弹。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在听。 理解课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①方:正,正在。②志:心志,情智。③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④善哉:好啊。⑤乎:语气词,表示赞美或感叹。 伯牙弹琴时想着高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琴弹得多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理解课文 ①少选:一会儿,不久。②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琴弹得多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理解课文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以为,认为。足,值得。复,再次。者,……的人。 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理解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在听。伯牙弹琴时想着高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琴弹得多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琴弹得多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1、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课文结尾处的“破琴绝弦”意味着什么?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 “破琴绝弦”意味着伯牙决定从此以后不再弹琴,他是在向世人宣告自己要彻底放弃弹琴。 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因为他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和精神上得不到回应的孤独寂寞,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以“破琴绝弦”的方式表达对锺子期的尊重和怀念。 善哉!善哉! “世再无知音” 学了这篇课文,你理解什么是“知音”了吗? 真正了解自己、在精神层面可以产生共鸣的人。 图解结构 主题归纳 《伯牙鼓琴》通过讲述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士为知己者死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人身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7、酒逢知己千杯少 欣赏: 《高山流水》 书戴嵩画牛 资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