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提高防护能力》教学设计 1.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通过“识风险———明防护能力之必要”及议学活动“安全知识抢答与数据分析”,知道提高防护能力的必要性,感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突发性与危害性,形成主动提升防护能力的心理基础。 (2)通过“学方法———筑生命安全之防线”及议学活动“合作编制应急自救手册”,明确提高防护能力的三重策略(危险预判、避险逃生、急救技能),理解科学方法在自救与救他中的关键作用。 (3)通过“践行动———成守护生命之自觉”以及“情境演练与宣言创作”活动,感悟生命共同体的责任,将所学知识技能内化为一种临危不乱、科学应对的素养,并展现出救助他人的意愿与担当。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提高防护能力的具体方法,即提高危险预判能力、避险逃生能力和学习急救技能。 难点:将抽象的防护知识转化为面对真实险情时的下意识反应和有效行动。 3.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导入:2024-2025年重大灾害事件图片集 教师活动 1. PPT展示: 2024-2025年重大灾害事件图片集(北京暴雨、新余火灾、康定泥石流等)。 2.问题驱动: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除了感到痛心,更应该思考什么 我们个人能够做些什么 引出本课主题一提高防护能力。 学生活动 1.观看灾害图片,进入沉重、严肃的课堂氛围。 2.思考教师提问,明确本课核心议题:如何提高防护能力,救己又救人。 设计意图 以真实、重大的灾害事件开场,迅速引发学生对生命脆弱性的共鸣和对自我保护能力的深度关切,为本课奠定“生命至上、有备无患”的基调。 环节一:识风险———明防护能力之必要 教师活动 1.【组织活动】 开展“生命安全知识”抢答赛(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思考:你是如何得知这些守卫生命安全的知识的 你还知道哪些守卫生命安全的知识 在抢答中,你发现了自己在安全知识方面存在哪些盲区 2.【数据呈现】 展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据。 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知识抢答,在竞赛中检验自身安全知识储备。 2.阅读宏观数据,感受灾害的破坏力与普遍性。 3.思考并阐述提高防护能力的紧迫性和意义。 4.理解并记录核心观点。 T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P70)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 3.【议学任务】 了解宏观数据后,你认为我们个人为什么必须提高防护能力 4.【议学小结】 归纳提高防护能力的必要性。(原因) 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设计意图 通过紧张有趣的抢答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再以冰冷的数据形成强烈反差,制造“知”与“不知”、“能”与“不能”的认知冲突,从而深刻论证提高防护能力不是空谈,而是现实生存的必需。 环节二:学方法———筑生命安全之防线 教师活动 1.【情境判断】 出示短视频《如果有一天,你在放学路上突然下起了暴雨,这时你会怎么选择 》。 思考:主人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提高危险预判能力。(事前) 2.【知识链接】 自然灾害前兆: 地震前兆———生物异常,例如: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地下水异常,例如: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变颜色、变味道。 大雨前兆———天气闷热、燕子低飞、鱼儿跃出水面。鱼儿跃出水面是为了呼吸,因为下雨前气压变化导致水中缺氧。 泥石流前兆———河水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增大,并夹杂柴草树木,沟谷深处变昏暗,并传来轰鸣声,或感受到了地表的轻微震动等。 3.【点拨讲解】 总结上述内容,讲解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重要性与方法。 4.【议学情境】 苏州市中小学开展安全演练活动 思考:中小学开展安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