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坚守公平》教学设计 1.目标确定 政治认同:通过庞众望励志经历、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及重庆大学学术不端处理案例,认同国家保障公平的实践,增强对社会主义公平价值的信心。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重庆大学刘某乔学术不端的事例,理解公平需要规则保障,增强依法守护公平的法治观念。 健全人格:通过案例分析,知道公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培养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世的品格,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重庆大学刘某乔学术不端的事例,认识到公平的价值,明确坚守公平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主动在生活中维护公平,反对不公平现象,为构建公平社会贡献力量,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2.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平的内涵;公平的价值;如何维护公平。 教学难点: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何维护公平。 3.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 1.播放庞众望事迹宣传短片,呈现庞众望逆境奋进,清华圆梦人生经历。 2.教师提问:在庞众望的人生成长中, “教育”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了解庞众望的教育经历,跟随教师引导,思考问题,自由发言,进入学习主题。 设计意图 以庞众望“寒门逆袭”的励志案例为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发情感共鸣,更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一:解码“寒门机遇”———何为公平 教师活动 1.展示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对象标准”“选拔原则”。 2.议一议:(1)庞众望获得的“自强计划”加分如何体现教育公平 (2)教育公平是否意味着每个人都上同一所大学 为什么 (3)请你列举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公平或者不公平现象,思考何为公平 3.情境判断:展示“就近入学”“少数民族加分”“仅以成绩评三好学生”三个情境,让学生标注 “是否体现教育公平”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 1.认真阅读自强计划内容。 2.认真思考“议一议”中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3.独立判断三个情境,给出判断和理由。 设计意图 从“案例—生活———情境”层层递进,通过探究与辨析,突破“公平概念理解”的难点,达成认知目标。 环节二:点亮“成长之光”———为何需要公平 教师活动 1.展示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两免一补”、专项补助、膳食补助。 2.播放视频《教育公平惠及民生》。 3.把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这些政策如何为像庞众望这样的“寒门学子”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对社会稳定和进步有哪些意义 (3)如果教育失去公平,个人和社会可能会面临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 1.阅读资助政策内容,初步感知政策对教育公平的作用。 2.认真观看视频,感受政策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 3.小组合作探究,认真思考问题并交流观点,进而结合材料与讨论结果,在教材上整理“公平的重要性”要点,标注关键词。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资助体系等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按照“政策分析—正反论证”的逻辑,将抽象的“公平价值”具象化,理解公平的丰富内涵,感悟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环节三:守护“前行之路”———如何坚守公平 教师活动 1.展示重庆大学“刘某乔学术不端事件”案例。议一议:网友的质疑本质上在关注什么 2.议一议:若你是同期科研学生,发现学术不端破坏教育公平,会选择“沉默”还是“发声” 3.展示重庆大学处理结果,组织学生开展议学合作:(1)如果教育领域没有上述规则约束,教育公平会怎样 (2)若刘某乔、刘某华严格遵守规则,还会出现“破坏教育公平”的结果吗 (3)如何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用“规则”真正维护教育公平 学生活动 1.阅读案例材料,初步判断其对公平的破坏。 2.结合自身经验思考做出选择是“沉默”还是“发声”。 3.小组议学合作,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