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4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3 月迹 第七单元 揭示“月迹”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吟诵的对象,你能吟诵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1.引导交流:月亮,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吟诵的对象,你能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预设: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揭示“月迹”,初释课题。 (1)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将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wā)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 (板书课题:月迹) (2)你知道“月迹”指什么吗? 点拨:“迹”是指“足迹、印记”。“月迹”就是指“月亮的足迹、印迹”。 二、初读课文,探寻“月迹”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一找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在文中做好标注。 2.认识作家、作品。 (1)提示学生关注课本下方的注释。 (2)课件出示作家介绍。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商州》《心迹》《爱的踪迹》《浮躁》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3.反馈字词预习情况,正音辨形。 (1)课件出示本课需要学习的生字,指导认读。 (2)引导学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相机指导: 点拨1:“嫉妒”和“忌妒”的词意相同,但字音不同,“嫉”读jí,“忌”读jì。 点拨2:“嫦、娥、瓷”可以借助“常、我、次”来读准字音。 点拨3:“悄”是多音字,有qiǎo和qiāo两个读音。课文中“悄没声儿”的“没”读mo。 点拨4:“累”是多音字,有léi、lěi和lèi三个读音。读léi时,可组词“累累、硕果累累、果实累累”;读lěi时,可组词“积累、长年累月”;读lèi时,可组词“劳累、疲累”。 (3)引导学生交流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相机指导: 点拨1:“满盈”指全部占满、充满。 点拨2:“倏忽”指很快地;忽然。 点拨3:“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点拨4:“面面相觑”指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相互望着,都不说话。 4.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厘清思路。 (1)引导思考: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呢? 预设: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锨刃儿上、水里、眼睛里。 (2)课件出示线索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月亮的足迹。 (3)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发现的这些月亮的足迹分别都是在哪儿出现的? ———唐·王维《竹里馆》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唐·王维《山居秋暝》 自读提示 读一读: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找一找: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在文中做好标注。 1.引导交流:月亮,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吟诵的对象,你能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预设: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揭示“月迹”,初释课题。 (1)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将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wā)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 (板书课题:月迹) (2)你知道“月迹”指什么吗? 点拨:“迹”是指“足迹、印记”。“月迹”就是指“月亮的足迹、印迹”。 二、初读课文,探寻“月迹”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一找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在文中做好标注。 2.认识作家、作品。 (1)提示学生关注课本下方的注释。 (2)课件出示作家介绍。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商州》《心迹》《爱的踪迹》《浮躁》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3.反馈字词预习情况,正音辨形。 (1)课件出示本课需要学习的生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