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5787

19 父爱之舟(课件)

日期:2025-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43392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爱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024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9 父爱之舟 第六单元 小船也叫舟。这些不同风格的舟都出自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之手。舟在吴冠中先生的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一起学习他所写的课文《父爱之舟》。 欣赏组图,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导入 各种各样的小船。 读一读: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 想一想:在“我”的梦中都出现了哪些场景? 自读提示 1.认识“茧、栈”等16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2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组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画,请细细欣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画上画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小船。 (2)这些小船也叫舟。这些不同风格的舟都出自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之手。舟在吴冠中先生的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所写的课文《父爱之舟》。 (板书课题:父爱之舟) 2.初释课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中的“舟”指什么吗? 预设:姑爹的小渔船。 (2)引导思考:仅仅指姑爹的小渔船吗?通过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二、检查预习,理解字词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 (2)想一想在“我”的梦中都出现了哪些场景? 2.认识作家、作品。 (1)提示学生关注课本下方的注释。 (2)课件出示作家介绍:吴冠中,江苏宜兴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美丑缘》等。 3.反馈字词预习情况,正音辨形。 (1)引导学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写字需要注意的问题。 识字方面,提示学生:形声字可以利用其构字规律进行识记。如,“榜=木+旁”“嘲=口+朝”。“兼”是会意字,像一只手同时抓住了两棵禾苗,现多引申为“合并”之义。还可以将生字随文识记,或者和常用词语结合着识记,如“恍恍惚惚、出嫁、启迪”。“冤枉”中的“枉”的读音,课文中标注的是字的本音,在读词语的时候,“枉”要读成轻声,文中“枇杷”的“杷”的读音,也是如此。 写字方面,提示学生:“糖、枕”在书写时注意“丿”的穿插与避让;“考、煮”在书写时,注意老字头的撇是长撇,其中,“考”不要多写一横。 (2)选取四个易错字,讲解笔画顺序,带领学生书写。 ①“糖”:共16画,糖的笔顺:点、撇、横、竖、撇、点、点、横、撇、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 ②“枕”:共8画,枕的笔顺:横、竖、撇、点、点、横撇/横钩、撇、竖弯钩。 ③“考”:共6画,考的笔顺:横、竖、横、撇、横、竖折折钩。 ④“煮”:共12画,煮的笔顺: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点、点、点、点。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泥灶”“乌篷船”“摇橹”。 (2)提示学生结合会意字的特点理解“粜”就是“把米卖出”的意思。 (3)让学生了解到民国时期,“初小”指小学1-4年级,“高小”指小学5-6年级。 三、理清层次,概括场景 1.关注文章首尾,理清层次。 (1)引导学生读一读文章首段及尾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预设:课文开头和结尾都是写“梦醒”,首尾呼应。课文中间部分写的全是梦境,回忆了自己与父亲在一起的历历往事。 (2)引导学生继续梳理文章结构,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预设: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刚从梦中醒来。第二部分(第 2-9 自然段):回忆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第三部分(第 10 自然段):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