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赤壁》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赤壁》作者与体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杜牧是盛唐时期诗人,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B.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七言绝句 C.该诗是乐府旧题诗,借赤壁之战抒发怀古之情 D.杜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多豪放壮阔之风 2.下列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折戟”点明所咏对象,为后文抒发怀古之情埋下伏笔 B.“沉沙”说明时间久远,“铁未———突出铁戟质地坚硬 C.“磨洗”的动作体现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关注与思考 D.这两句以小见大,由一件古物引发对历史的感慨 3.下列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直接批判周瑜凭借运气取胜,缺乏真才实学 B.以“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假设,暗示赤壁之战的结局 C.“东风”仅指自然界的风,未暗含任何历史机遇的意味 D.这两句实写历史事实,展现了赤壁之战的残酷场景 4.下列对《赤壁》一诗中“怀古”主题的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感叹时光流逝,表达对岁月无情的惋惜 B.借赤壁之战历史,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C.赞美周瑜的军事才能,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D.批判曹操的骄横跋扈,歌颂正义战争的胜利 5.下列诗句与《赤壁》的“以小见大”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下列对《赤壁》情感基调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昂扬豪迈,赞美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B.沉郁悲凉,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C.含蓄深沉,借历史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D.悲愤激昂,批判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7.下列关于《赤壁》与赤壁之战历史的关联,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完全还原了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历史事实 B.诗歌以独特视角解读赤壁之战,体现诗人的历史观 C.诗人通过诗歌证明周瑜的胜利完全依赖东风 D.诗歌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具有史料价值 8.下列对《赤壁》艺术特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开篇以古物起兴,自然引出对历史的思考 B.运用假设论证,使诗歌观点更具说服力 C.语言简洁凝练,短短二十八字蕴含丰富内涵 D.以景抒情,通过描绘赤壁风光表达怀古之情 9.下列对“周郎”这一意象的解读,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仅指周瑜本人,无其他象征意义 B.代表历史上运气极佳的平庸将领 C.象征凭借机遇成就功业的英雄 D.暗示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嘲 10.下列关于《赤壁》与杜牧其他诗作风格的关联,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泊秦淮》的忧国忧思风格完全不同 B.和《山行》一样,都以明快笔触写景抒情 C.延续了杜牧咏史诗“借古讽今”的典型特征 D.与《清明》的通俗浅显风格一致,通俗易懂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背景材料:杜牧生活的晚唐时期,唐王朝已步入衰微阶段,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频发,昔日盛唐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杜牧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学识渊博,著有《通典》。杜牧自幼受家庭熏陶,胸怀大志,不仅文采出众,还精通军事,曾注《孙子兵法》,渴望能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扭转晚唐的衰败局面。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杜牧虽中进士,步入仕途,却因性情刚直、不愿攀附权贵,始终未能获得重用,长期担任地方幕僚或低微官职,壮志难酬的苦闷萦绕其一生。 咏史诗是杜牧诗歌创作的重要体裁,他的咏史诗数量众多,且自成一派,以“以小见大”“借古讽今”为显著特点。不同于其他诗人咏史时或详尽叙事、或空发感慨,杜牧往往选取历史事件中一个微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