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6409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4877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作者与体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朱敦儒是北宋豪放派词人,这首词是其早期山水词的代表 B.朱敦儒号岩壑老人,南渡后词风从闲适转为沉郁,饱含家国之痛 C.该词为咏物词,以“金陵城”为核心,细致刻画城池的雄伟景象 D.朱敦儒的词作多为艳情题材,这首词是其唯一涉及家国主题的作品 2.下列对“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两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城上西楼”点明观景地点,“倚清秋”勾勒出词人凭栏远眺的姿态 B.“清秋”既点明季节,又为全词奠定了苍凉萧瑟的情感基调 C.这两句以简洁的叙事起笔,为下文描绘秋景、抒发情感做铺垫 D.“倚”字仅表现词人身体的倚靠,无深层情感内涵 3.下列对“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极写空间辽阔,凸显夕阳下金陵城的渺小与孤寂 B.“垂地”描绘夕阳低垂的动态,暗合词人心情的消沉与沉重 C. “大江流”仅写长江奔腾不息的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无关 D.这两句以近景描写为主,展现了金陵城秋日傍晚的静谧之美 4.下列对“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情感的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抒发词人对中原地区自然风光的思念与向往 B.表达词人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 C.体现词人对中原沦陷、士族离散的悲痛与忧虑 D.传递出词人对自身漂泊无依的无奈与感伤 5.下列诗句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所运用的抒情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下列对《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艺术特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词以“忧思”为核心线索,从写景到抒情,情感层层递进 B.运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手法,情感表达真挚强烈 C.语言简练质朴,无华丽辞藻,却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D.上阕直抒胸臆,下阕借景抒情,景与情的衔接生硬突兀 7.下列对“簪缨”一词的解读,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仅指古代贵族佩戴的头饰,是单纯的器物描写 B.代指南宋朝廷的文武官员,暗示士族阶层的离散 C.象征中原地区的繁华景象,表达对过往的留恋 D.暗指词人自身的贵族身份,体现对现状的不满 8.下列关于这首词与朱敦儒南渡后词作风格的关联,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鹧鸪天·西都作》的闲适旷达风格完全一致 B.和《卜算子·旅雁向南飞》一样,饱含家国之痛与漂泊之悲 C.延续了《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的戏谑幽默基调 D.与《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的欢快明快风格一脉相承 9.下列对这首词中“夕阳”意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仅指傍晚的太阳,是单纯的时间与景物标识 B.象征南宋王朝的衰败,暗合中原沦陷的时局 C.代表词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传递温暖的情感 D.暗示词人对未来的希望,寓意黑暗后的光明 10.下列关于《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在中国词史中的地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北宋末年豪放词的代表作,开南宋爱国词风之先河 B.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将家国主题融入词中 C.完全模仿李煜《相见欢》的风格,缺乏创新之处 D.是朱敦儒艺术成就最低的作品,因主题特殊而流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背景材料: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河南洛阳人,是两宋之交著名的词人。他的人生轨迹与词风变化,与两宋之际的历史巨变紧密相连,堪称时代变迁的“活化石”。北宋末年,朱敦儒出身名门,家境优渥,加之才华横溢,早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