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6841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6227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天津市,期中,答案,图片,试卷,语文
  • cover
油田三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 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 淡自热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 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终唐之世,陶渊明的诗名并不 显赫,未遭诗坛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极乎谈朴质 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 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B.无怪乎在古今诗词中,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 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C.无怪乎在古今诗词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D.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 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 的极峰。 B.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 的极峰。 C.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第1页,共12页 A.百舸(gě) 嚣鸣(xiao) 着恼(zho) 橘子州 B.罅(xia) 荫蔽(yn) 憎恶(zng) 怅窭廓 C.纤细(xian) 吐哺() 包扎(za) 浮燥风气 D.寒寒容容(si) 山麓(1ù) 讪讪(shan) 霞蔚云蒸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绕树三匝(周、圈)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B.但为君故(但是)何时可掇(收获) C.少无适俗韵(适应)山不厌高(满足) D.桃李罗堂前(罗列)复得返自然(重新)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例句中加横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麇鹿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何陋之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⑧/②⑤/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⑧/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 9.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曹操的《短歌行》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且苦多”,极言人生美好的时光 何其短暂,感叹时光易逝。 第2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