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授课课题 遵守规则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维护秩序靠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遵守规则以及规则的完善与发展,是第四课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培养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今后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们遵守规则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如何对待规则的思考,接着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遵守规则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最后通过“启思导行”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遵守规则》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观点是认同的,也知道社会运行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但他们遵守规则主要还处于他律阶段,虽然能够明白社会规则对自我、他人的约束,但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所以需要从他律向自律转变。这种转变通过灌输式的说教难以实现,而案例分析类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学生比较喜欢,也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目标确定(1)结合永乐宫壁画拍照争议、国博无人值守展厅触摸事件等案例,理解违规行为对个人、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增强规则意识,懂得对规则心怀敬畏。(2)分析无人值守场景下遵守规则与违规的原因,明确他律与自律的关系,掌握维护规则的方法,能在实际情境中坚定维护规则。(3)通过多地博物馆预约制调整的案例,认识到规则并非一成不变,学会从社会需求和公众体验角度思考规则的完善,主动为规则优化建言献策 4.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如何遵守规则?难点:坚定维护规则以及积极完善规则 5.学习活动设计新课导入:播放博物馆精彩文物短视频,AI数字人“文博小助手”同步出镜:“同学们好!我是文博小助手,今天要带大家解锁火爆文博热背后的‘秩序密码’。同样是参观博物馆,有的行为收获点赞,有的却引发批评,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规则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个真实场景,寻找答案吧!”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禁拍与偷拍———增强规则意识教师活动AI数字人展示山西永乐宫违规拍照事件:“2024年10月,有游客在永乐宫拍摄壁画遭保安驱赶,大家知道为什么壁画禁止拍照吗?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课件同步展示事件详情、《文物保护法》相关原则及违规后果思维导图。学生活动1.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单,分组讨论AI数字人提出的问题:“游客拍照行为是否正确?会带来哪些后果?”2.小组代表发言后,AI数字人总结:“壁画颜料对光照敏感,闪光灯会造成不可逆损伤,违规拍照不仅会让自己中断参观,还会影响他人、威胁文物安全。这告诉我们,遵守规则首先要心怀敬畏,增强规则意识哦!”设计意图采用“分组讨论 + 小组发言”形式,符合初中生乐于交流、表达的特点,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自主分析 “违规行为的对错与后果”,而非被动接受结论;同步展示《文物保护法》原则与违规后果思维导图,既为讨论提供权威依据,又帮助学生梳理逻辑,形成“规则—后果— 意识”的认知链条,最终达成“理解违规影响、增强规则敬畏心”的教学目标。环节二:无人值守展厅———坚定维护规则教师活动AI数字人切换场景:“接下来我们来到国家博物馆的无人值守展厅,有游客趁工作人员轮岗间隙,触摸唐代菩萨坐像底座,即便有‘禁止触摸’标识,他还是心存侥幸。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无人值守时多数人能遵守规则,少数人却违规呢?”课件展示事件细节、清洁成本及失信名单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