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处处是欢欣喜庆的画面。下列选项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将月饼馅料包入饼皮 B. 用模具压出月饼花纹 C. 无人机灯光表演 D. 燃放烟花庆祝国庆 2.已知图中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花心”中的物质氧气均能与“花瓣”上的物质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甲中燃烧,会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与甲反应产生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C. 能在甲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乙在甲中燃烧时,一定能看见火焰 3.下列过程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双氧水”用于消毒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石墨作为电极 干冰用作制冷剂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延长保质期 A. B. C. D. 4.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稀土元素镱常用作光纤激光器中的增益介质。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镱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镱的元素符号为 C. 镱原子的质子数为 D. 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本草纲目中记载:“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其中花椒的“麻”源于花椒酰胺,下列关于花椒酰胺说法正确的是( ) A. 花椒酰胺是混合物 B. 个花椒酰胺分子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氮原子、个氧原子构成 C. 花椒酰胺由个元素组成 D. 花椒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 6.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会存在“”或“”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变化过程符合“”的是( ) A. 将硫酸铜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于烧杯中混合,充分混合后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 B.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C. 点燃条件下,个氢分子与个氧分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个数 D. ,水与酒精混合后的体积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鉴别木炭与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 鉴别水与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A. B. C. D.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B.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水银温度计受热液面上升温度升高,汞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 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9.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都是 B. 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式都为,因此两者为同种物质 C. 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但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D.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合成金刚石,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0.下列是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建立的一些模型,其中模型正确的是( ) A.空气组成模型 B.原子结构模型 C.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D.四个氮原子模型 A. B. C. D. 11.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B. 碳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C. 在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该过程还可能生成 12.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B. 用于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能减少空气污染 C. 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D. 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1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出现时才开始收集 B. 试管内的导管口稍露出胶塞即可,不能伸入太长 C.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