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质量监测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碳的单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质不属于碳单质的是 A. 金刚石 B. 石墨 C. 足球烯 D. 活性炭 2.国际冰川专家指出,喜马拉雅山按现在的消融速度,至2035年将可能全部融化殆尽。与这种现象最密切相关的气体是 (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氮气 D. 二氧化氮 3.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 石墨作电池的电极 B. 氮气用作食品的保护气 C. 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增雨 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4.“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出行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B. 生活中用火烧毁垃圾和秸秆 C. 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 农田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5.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 B. 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C.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 不稳定,易分解成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制取气体是每个中学生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回答下面小题。 6.下列不属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是 A. 研究如何使用制得的气体 B. 选择适合制取该气体的实验装置 C. 明确验证所制得气体的方法 D. 确定所制气体的反应原理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石灰石 C. 倾倒稀盐酸 D. 收集二氧化碳 8.如图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 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干冰升华 分子间隔增大 一滴水中约含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A. A B. B C. C D. D 10.如图,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 A. 变红色 B. 变蓝色 C. 变白色 D. 不变色 11.如图“碳循环”和“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分析正确的 ( ) A. 变化观:“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B. 守恒观:“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 C.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碳原子总数减少 D. 平衡观:“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2.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试管内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D.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13.将、CO、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最后的气体是 A. B. CO和 C. D. 和 14.下列区别CO和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15.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中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 反应②中一定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 反应③中Z可以是氢氧化钙溶液 D.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会发生反应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6.由碳组成的单质众多。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图2、图3、图4中,图3单质的物质名称是_____,由分子构成的是图_____填序号。 图5是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