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28655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58440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黑龙江省,答案,试题,地理,考试,期中
  • cover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六号”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后 ①已脱离了甲 ②始终在乙 ③始终在丙 ④已脱离了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作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②在太阳系中质量、体积巨大 ③无天然卫星 ④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年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年,耀斑频繁爆发。读下面的太阳大气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在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光球、色球、日冕 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日冕、光球 D.色球、光球、日冕 4.推测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最可能是 A.2025年 B.2030年 C.2035年 D.2040年 人类利用地震波(下左图)揭示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对地球各圈层有着深刻影响。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圈层,E为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完成下面小题。 5.人类利用地震波揭示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 A.P波通过莫霍面时速度降低 B.软流层处地震波速度无变化 C.S波在E界面处消失 D.外核处S波速度加快 6.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7.有关图中字母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圈层近地面密度小,随高度增加,密度增加 B.乙圈层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C.丙圈层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丁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2025年6月,我国科考队在同心县窑山地区发现了158枚大型植食类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宁夏中部地区恐龙遗迹的空白。下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推测该恐龙生存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干 B.暖干 C.冷湿 D.暖湿 9.在该地层中,科考人员还可能发现大量 A.裸子植物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猿人化石 D.可开采铁矿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当地新月形沙丘广泛发育。该地通过铺设草方格沙障等方式进行治沙,取得显著效果。图1、图2分别为新月形沙丘示意图和草方格沙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沙丘迎风坡及朝向组合正确的是 A.甲—西北 B.甲—东南 C.乙—西北 D.乙—东南 11.下列地区最可能广泛分布新月形沙丘的是 A.云贵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12.图中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青岛某海域,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被称作“石老人”,是旅游网红打卡地。2022年10月3日其上半部分突然坍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石老人地貌景观主要形成于 A.风力堆积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14.石老人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因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下切形成。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下图为金沙江流域某河段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在任一级阶地的河流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地壳 A.持续抬升 B.间歇抬升 C.持续下降 D.相对稳定 16.图中的T4阶地 A.形成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