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美景依然 与朱元思书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新课导入 4 探究新知 6 课堂练习 5 7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8 板书设计 碧水澄澄含远趣 青山郁郁蕴幽声 学习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01 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02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03 重点难点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导入新课 任务群 任务一 初读知“音”·读出音韵之美 任 务 群 任务二 再读识“文”·理解文意之美 任务三 三读赏“景”·感受景物之美 任务四 四读学“技”·探究写法之美 任务五 五读悟“情”·体察志趣之美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知“音”·读出音韵之美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在课本上标注易错字读音并划分节奏。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请同学们先阅读下面资料,再自由朗读课文,体会骈体文的音韵之美。 资料助读: 吴均的书札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诗歌亦清新流丽,时人称为“吴均体”,开创了一代诗风。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是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偶文”。 骈体文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句子两两相对)和“四六”(一般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故实;藻饰是指追求华丽的辞藻。本文用典不太明显,藻饰也较为节制,多用平常词语,这使其有别于其他繁复华丽的骈体文,呈现出清丽的特点。 探究新知 任务二:再读识“文”·理解文意之美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读懂课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消散 任凭 表示约数 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到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浅青色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 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飞奔的马 凭借 竟,争着 上,向上 笔直地指向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江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马。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互相争着高耸,笔直地指向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冲击,撞击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断绝 鸣声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