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1012

14.1《促织》课件(共5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8156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1,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促 织 蒲松龄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记忆、练习,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病、则、然)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能够翻译重要句子。 任务清单 1.准备好必修下册课本、《教材之光》、练习本 2.1分钟读背《教材之光》P595实词 病 所有含义,2分钟完成语段训挖空练 3.读背教材课下注释中重点实词119-120页,完成《教材之光》P552方框填写 4.文言现象总结: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5.动笔训练:重点句子翻译 。 导语:纵观历史,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无不是充满自信。还记得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科举落第后,他写下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纵使落第却不落志,蒲松龄反而坚定信心要干一番事业,自信心让他坚持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终于创作出《聊斋志异》,成就一代“聊斋先生”。还记得向平原君自我推荐的毛遂,即使不被平原君看好,毛遂仍对自己充满信心,终于说动平原君带其前往楚国与楚王会谈,如果毛遂没有勇于自荐,他便没有机会在楚王面前展示他超凡的口才,更不会为国家立下功劳、被待为上宾了。由此看来,自信能让人在失意中奋起,使人生绽放光彩。 。 1分钟读背《教材之光》P595实词 病 义项 归纳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困苦、困乏 (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担心、忧虑 (4)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 毛病、缺点 。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 )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 )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 )。今人常以此相诟(指责、责骂)病( )。 。 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 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指责、责骂)病(责备)。 齐桓公身体有疾病,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他们请求扁鹊医治,然而齐桓公不接受治疗,疾病进入他的内脏,于是他死了。后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齐桓公的缺点。现在的人们常常用这件事来相互辱骂责备。 。 [成语积累] 病入膏肓: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蚌病(生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无病呻吟: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促织》内容回顾 《促织》是蒲松龄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通过促织得失这一线索,讲述成名一家的悲喜遭遇,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 ———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 ———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 读背教材《促织》P119-P120课下注释 方法:边读原句子,边记对应的课下注释 时长:8分钟 即时检测:完成《教材之光》P552序号1-49方框填写,并用红笔订正 ①尚:崇尚,喜好 ②责:责令 ③直:同“值”,价值、价钱  ④居:囤积、储存 ⑤假:凭借、利用 ⑥科敛:摊派、征收  ⑦丁口:人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⑧辄(zhé):总是 ⑨操:从事 ⑩售:卖出,此处指考取秀才 会:恰巧,正好  敛:征敛  户口:百姓  裨益:补益  冀:希望  然:认为……对  发:打开  靡: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