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2024年春节后,广东迁入人口数量比例稳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迁入人口总量的15%,平均每100个外出人口中,就有15人流向了广东。这体现了广东() A. 人口基数大 B. 人口素质高 C. 人口流动活跃 D. 人口增速趋缓 2.北京市文物局提出,“十四五”规划期间,北京将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契机,推进重点文物腾退和周边环境整治,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有() A. 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B. 中华文化是国家发展中最深沉的力量 C.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D. 中华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3.70年前,10多万筑路军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不畏艰险,成功修筑了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他们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在“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上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这一壮举孕育出了催人奋进的“两路”精神。通车以来,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极大地促进了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进一步巩固了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两路”是民族团结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②“两路”的建成表明创新驱动是第一动力 ③“两路”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④“两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院士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他不图己荣,唯图国强,用半个世纪的坚守,向国家交出最好的答卷!俞鸿儒院士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主动关爱他人,热心公益和奉献社会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广州永庆坊曾经是粤剧名伶的聚集区,有着很深的粤剧文化底蕴。为满足周围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永庆坊新建了一座仿古园林式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每天前来参观听戏的游客和居民络绎不绝。这() A. 推动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B. 说明要传承全部中华传统文化 C.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D. 表明戏曲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6.在“观看亚运盛会,感受体育精神”主题班会上,主持人展示了如下镜头。从以下镜头中,我们能汲取的力量有() 镜头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获得杭州亚运会金牌后,中国队选手邹佳琪和邱秀萍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展示了手上厚厚的老茧。伤疤、老茧是运动员们“最美的勋章”,也是他们走向冠军之路的通行证 镜头二 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高低杠项目中,中国队选手章瑾先后三次从杠上掉落,每一次,她都选择迅速起身继续比赛,最终获得了第四名,并在两天后的女子自由体操决赛中一举夺冠。她说:“不气馁、不放弃、永不言败是每一位运动员的本分。” ①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 ②勤于圆梦、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 ③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④不顾一切、追逐名利的竞争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下面是2015年和2023年我国人口结构统计表,从中可推导出() 年份 全国总人口/万人 适龄劳动人口(16~59岁)/万人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出生率/‰ 2015 137462 91096 16.1 12.07 2023 140967 86481 21.1 6.39 A. 全国总人口数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B. 劳动适龄人口比例减少,“用工荒”问题难以解决 C. 老龄人口增加,社会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D. 计划生育不再适用,三孩政策迫在眉睫 8.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有() ①守卫家园,征服自然 ②保护土地,综合防治 ③环境治理,开荒种地 ④治理污染,迫在眉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2024年4月26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正式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