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5 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阅读(72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本志(指《新青年》)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所说的都是极平常的话,社会上却大惊小 怪,八面非难,那些守旧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整天嚷嚷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 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本志同人,实在是惭愧得很;对于吾国革新的希望,不禁生出无限悲 观。社会上非难本志的人,约分为二种:一是爱护本志的,一是反对本志的。第一种人对于本志的 主张,原有几分赞成;惟看见本志上偶然指斥那世界公认的废物,措词又未装出绅士的腔调,恐怕 本志因此在社会上减了信用,像这种反对,本志同人,是应该感谢他们的好意。 这第二种人对于本志的主张,是完全立在反对的地位了。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 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 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我们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我们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先生(民主) 和赛先生(科学),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 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 算是根本的办法。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 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 辞。 此时正是我们中国效仿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第八年的开始。所以我要写出本志得罪社会的 原由,布告天下。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 子总结了晚清以来历次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意识到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变,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1页(共 8 页) 共和制度,必须在意识形态尤其是价值观领域彻底反对封建伦理思想,击退辛亥革命后愈加嚣张的 尊孔复古逆流。和以往历次变革重心在政治制度不同,新一代知识精英开始把思想启蒙作为自己的 主要使命,他们相信只有国民精神的解放才会有社会的革新进化,而当务之急,要在传统文化的劣 根上动手术,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声势浩大而激进的新文化运动就 是在这种精神启蒙救国的热望中掀起的。 1915 年 9 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1917 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先驱人物,并且在 1919 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 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其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就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的思想。此后,《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即民主)和赛先生(即 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