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而农民一文钱也不用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 B.使用农民成本低廉 C.农奴制阻碍俄国发展 D.农民实用性更强 2.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次独特的尝试”,指的是( ) A.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学习西方废除沙皇制度 C.引进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摆脱落后局面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纷纷涌入城市。一位名叫阿列克谢的农民来到城市,他发现自己面临着诸多困境。以下哪一困境最符合当时情况( ) A.他发现自己的土地被地主没收,没有了生活来源 B.他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城市里的企业都不雇佣农奴 C.他去城市的学校学习,却因是农奴身份被拒绝 D.他在城市想要购买商品,却因价格过高,负担不起 4.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 A.大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5.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以富国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6.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工业产量表 项目 布匹 生铁 钢 煤炭 产量 增长2倍 增长近1.8倍 增长40.6倍 增长近20倍 时段 1861—1881年 1860—1890年 1860—1890年 1860—1890年 A.俄国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C.俄国社会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改革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以下内容节选自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法令。这说明这场改革( )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 A.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性质 B.完全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C.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 D.直接触及沙皇专制统治 8.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 A.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9.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 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获得了人身自由 D.沙皇专制统治废除 10.如图中,小车的运动状态直观呈现了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俄国最终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F2代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C.F1代表了俄国长期存在的农奴制 D.工人运动的兴起导致F1>F2 11.历史的困境往往需要强力的改革予以突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西欧资本主义已蓬勃发展时,俄国广阔的土地上到17世纪末一共只有30个手工工场,图拉是最先发展的地区,但到 17世纪60年代,这里总共7个铁工场中只有119个工人。经济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方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