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高三地理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如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关于三种陕西窑洞院落模式的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坑院式窑洞院落多分布在黄土塬区,因塬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向下开挖 B.厢房式窑洞院落集中在陕北山区,因山区木材丰富,便于建造平房厢房 C.厢窑式窑洞院落主要分布在渭北平原,因平原人口密集,需要更多居住空间 D.三种窑洞院落模式在陕西均匀分布,反映当地建筑风格的一致性 2.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土壤性状 B.地貌条件 C.光照强度 D.文化传统 3.研究发现,在同一区域内,地坑院式窑洞院落的门窗多朝向东南方向,而厢窑式窑洞门窗多朝向正南,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坑院为获取更多光照,厢窑式为避开冬季风 B.地坑院需增强夏季通风,厢窑式受地形限制小 C.地坑院为避开雨季积水,厢窑式为提升保温效果 D.地坑院因地下潮湿,厢窑式因光照条件不足 站城融合是指铁路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形成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下图为站城融合引导下的铁路客站建设形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从经济角度考虑,甲、乙、丙分别适合布局( ) A.酒店住宿、商务办公、商业零售 B.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酒店住宿 C.酒店住宿、商业零售、商务办公 D.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住宿 5.站城融合有助于( ) ①高效利用土地,优化城市空间②加强城乡协作,缩小城乡差距 ③增加客运流量,提升城市等级④实现交通互联,提高换乘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土壤储存的碳是植物的三倍多,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草地的有机碳(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碳素)储量从土壤表层向下迅速递减。新西兰某牧场推行“倒置耕作”种植牧草,将15~30厘米的底土放置在0~1厘米的表土上方。下图示意“倒置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吸收较少 B.淋溶作用较强 C.土质疏松多孔 D.生物质积累多 7.当表层土壤有机碳不再增加时,可以实施下一轮“倒置耕作”。“倒置耕作”的周期最适宜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8.“倒置耕作”的作用不包括( ) A.抑制杂草生长 B.减轻土壤侵蚀 C.减排温室气体 D.减少病虫危害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末次冰盛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下图示意东北亚地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 9.在末次冰盛期,除长白山和朝鲜半岛外,图示区域内潜在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物避难所可能位于( ) A.大兴安岭背风坡山麓地带 B.三江平原湿地核心区 C.日本本州岛中部山地 D.勘察加半岛沿海平原 10.冰期后,随着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从避难所向外扩散,不同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扩散初期,迁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迅速增强 B.随着物种在新区域定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C.若物种在扩散过程中形成新的竞争关系,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D.物种扩散导致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理分区界限更加清晰,生态系统功能趋同 11.从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趋势看,若未来全球气候进入新一轮冰期,东北亚地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物避难所的演化可能呈现( ) A.随着海平面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