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3739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5-11-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55958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丝绸之路,开通,经营,西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玉门关遗址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丝绸之路图 西域 汉朝人把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西汉鎏金铜马(现存于茂陵博物馆) 西域大宛国的汗血马 中国的丝绸 古罗马壁画中穿丝绸衣服的女子《花神芙罗拉》壁画 丝绸之路图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壹 张骞通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yuè zhī)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活动2:阅读材料,思考“情报”传达了什么信息 这促使汉武帝做了什么决定 匈奴 大月氏 汉朝 1.背景: (1)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活动1:根据地图并结合教材,概括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活动3:结合地图学习方法,结合教材,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及过程。 历史地图学习方法 1.看图名。 2.看图例。 3.看图注。 4.将图文信息与课文内容进行对照。 公元前138年,率领随从100多人西出长安。 被匈奴抓住,扣留10余年。 逃脱后,继续西行 大月氏安居乐业,不愿打仗 归途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一年多逃出 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活动4:阅读教材,列表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分析其历史意义。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影响 了解西域 沟通西域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凿空,即开通道路。西域与中原长期交通不便,张骞开通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所以称“凿空”。 译文:由于张骞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效仿张骞,自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西域各国也因此而信任他们。 活动5:通过你对张骞的了解,说一说我们需要学习张骞哪些优秀的品质。 学史崇德 张骞在前往西域途中被扣留,匈奴想尽办法留住他,为他娶妻,企图断除他前往大月氏的念头。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使命。往返途中他两次被抓,两次逃出,历尽艰辛才得以完成使命回到长安。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为后人传颂。 为国分忧、不忘使命、不畏艰难险阻 贰 丝绸之路 活动1:结合《丝绸之路图》了解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图 (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亚 西亚 欧洲、北非 (2)沿丝绸之路传出和传入的有哪些? 传出 传入 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 良种马、香料、核桃、葡萄、乐器、歌舞等 (3)概括丝绸之路沿线交流的特点。 (4)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内容丰富、交流具有双向性、互惠性、持续性 书本81页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地域、地区,他的商品都凝聚了本地区、本民族、本文化的文化。 活动2:结合《汉朝海上航路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汉朝海上航路图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向西 向东 山东半岛 朝鲜半岛、日本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 “舶交海中,不知其数” 叁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活动1:对比《秦朝形势图》和《西汉形势图》,了解秦汉疆域的变化及原因。 活动 2:阅读教材“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第一段和第二段,说说汉朝对西域管理的有效措施。 设西域都护府 西汉 公元前60年 东汉 公元123年 标志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