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涿鹿县北晨学校 陈慧颖 论从史出 一、秦的统一 1、客观条件: (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主观条件: (1)地理: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政治: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3)经济军事: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4)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一)秦统一的条件 课后作业:从《过秦论》前两段中找到对应的条件。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一、秦的统一 (二)秦统一的进程 1、公元前230-前221年, 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在北方,击退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 奠定国家版图 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一、秦的统一 促进民族交融 对比周初分封形势图,观察秦朝疆域的变化? (二)秦统一的进程 一、秦的统一 观察战国和秦朝时期的长城(课本第10和17页),你发现了什么? 保护农耕文明 促进国家统一 (二)秦统一的进程 一、秦的统一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权力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皇帝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概念解释 (军事)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家国同构 一、秦的统一 1.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3)地方:推广郡县制 特点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特点2: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 意义: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一、秦的统一 1.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毛泽东:“百代皆行秦政治” 一、秦的统一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意义:秦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货币度量衡; 修驰道,建直道, 颁行秦律文书到; 编户籍,迁贵族, 整顿社会的风俗。 ◎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 2. 其它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秦的统一 课后作业:思考“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意义。 ◎秦朝道路示意图 ◎睡虎地秦简 修驰道,建直道,颁行秦律文书到; 2. 其它巩固统一的措施 2. 其它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道路示意图 波斯帝国 印加帝国 方便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加强了中央集权。 客观上也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2. 其它巩固统一的措施 伊凡四世 “印加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律,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经过伊凡四世的改革,大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他也因其严厉的手段被称为“伊凡雷帝”。 编户籍,迁贵族, 整顿社会的风俗。 方便征兵和征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