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进酒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学习重点 : 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2、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 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酒中仙”李白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练习反馈: 1、给划线字注音: 将进酒: 将出: 金樽: 烹羊: 岑夫子: 馔玉: 恣欢谑: 径须: 沽取: 千金裘: 2、通假字并解释: “沽” 通 解释: “——— 通 解释: 3、填空: 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 陈王昔时宴平乐,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快乐链接: 1、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即 “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唐朝,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3、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 “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诵读品味: 有感情地诵读,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 自主讨论: 结构梳理: 按照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悲(人生短促)———乐(有酒痛饮)———愤(怀才不遇)———狂(呼儿换酒)把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并理解四部分的含义。 2、本诗风格狂放,引人入胜,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合作探究: 1、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3、“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但愿长醉不复醒”代表了哪两种人生观?为什么有这种矛盾的心境?(结合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人生经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