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苏轼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 苏 东 坡 (1036———1101), 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方面:与欧阳修齐名,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 诗歌方面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方面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方面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后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赤壁三叹 弹劾苏轼湖州任上谢恩的表文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 乌台诗案--监察御史--御史台--柏树--乌鸦--团练副使闲职。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guān)巾,谈笑间,樯 橹(qiáng lǔ)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上阙: 下阙: 整体感知:上下片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 写景,叙史 怀人,抒情 研读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词的上阙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请你抓住关键的几个动词来分析赤壁之景?并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 绘景: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品味赏析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壮阔 气势磅礴”。 穿:山崖陡峭高峻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精彩鉴赏 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所见: 上阕: 所想: 浪、故垒、乱石、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景物有什么特点? 滚滚东流的大江、 发生过激烈战争的故垒、 卷起千堆雪的巨浪惊涛、 陡峭直插云霄的巨石、 雄奇 壮阔 气势恢宏 撼人心魄 写景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的作用。 由景及人 承上启下 研读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