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6970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18张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60172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4课,丝绸之路,开通,经营,西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丝绸之路开通与经营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西域定义 西域———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汉 材料一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材料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张骞通西域—西域环境 汉王朝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一:张骞通西域—背景 控制 奴役 进攻 中原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与奴役。 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一:张骞通西域—目的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史记》 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78思考,匈奴与西域各国、西汉的关系如何? 基于上述关系汉武帝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葱 岭 南 山 昆 仑 山 山 山 前138年 前126年 匈 奴 汉 西 长安 陇西 敦煌 阳关 楼兰 鄯善 西安西北 于阗 疏勒 龟兹 北 天 大 宛 玉门关 海 里 河 水 水 江 乌 孙 康 居 安 息 西 域 河 西 走 廊 大 月 氏 咸海 被匈奴捉住,扣留了十年 大 夏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 到达 大月氏 一:张骞通西域—过程 完成表格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背景 时间 目的 结果 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了解西域 沟通西域 西汉初,匈奴剥削奴役西域各族,并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对匈奴的战争获得重大胜利 一:张骞通西域—过程 目的没有达成,但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他(张骞)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jiǎn)伯赞(历史学家) 困难: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 张骞 不屈不挠、勇于开拓 不畏艰难、报效祖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经历哪些困难?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一:张骞通西域—过程 一:张骞通西域—意义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称之为“凿空”,文中指开通西域。 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意义 张骞通西域为何被称为“凿空”之旅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二:丝绸之路—路线 Q1:结合教材《丝绸之路图》和《汉朝海上航路图》,圈出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地区并描述路线(航线)。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史记·大宛列传》 二: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图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 西亚 西域 (今新疆地区) 欧洲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北非 (1)向北: (2)向南: 山东沿岸→黄海→朝鲜半岛和日本 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欧洲地区 ▲汉朝海上航路图 二: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1.如果你是异域商人,你会带什么东西来中原参加展会 2.如果你是中原商人,你会准备什么物品供西域和其他国家客商采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