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7162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1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5-11-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760270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课,三国,鼎立,课件,3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229年 三国鼎立 局面形成 280年 西晋 统一全国 317年 东晋建立 420年 南朝开始 439年 北魏 统一北方 208年 赤壁之战 494年 孝文帝 迁都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鼎立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东汉 三国时期 (220-280) 魏 220 蜀 221 吴 222 西晋266-316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宋 北魏 梁 齐 陈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统一 北朝(439-58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轮流执政,他们的腐朽统治导致了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西晋在此基础上统一全国,但统一局面仅维持了30多年。此后又形成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的局面。 南朝(420-589)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 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20年—589年 课标: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史事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回顾:东汉末年(P76) 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混乱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 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 州郡混乱,东汉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改刺史为州牧,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汉室衰微 群雄割据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割据一方,忽视国家的法律秩序,自成派系的军人集团。 第一篇·汉室衰微乱世起 ———官渡之战 材料一:《晋书·地理志》曾记载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约在5600万左右,而到了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人口锐减至约1572万左右。短短的五十年间,人口减少了4000万之巨。———数据引自《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 材料二: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 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结合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是怎样的? 1.东汉末年社会形势 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老百姓,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安定、统一 当时的北方割据势力中,哪两个势力最强? 2.官渡之战的双方: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有军队数十万,兵精粮足,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准备南攻曹操,进取中原,实现他讨平天下的愿望。 曹操率大军攻取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河内"南拒虎牢之险,北倚在行之固"是黄河北岸一战略要地。 袁绍 曹操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3.概况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简述官渡之战的概况。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经过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 火烧乌巢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主动权 ②用人上:招揽各种人才 ③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④军事上:采取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