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关键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本课由两篇小古文组成,旨在让学生领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和领悟文章所讲的道理。在全文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品质”展开,依托关键句的研读,重点把握古文内容,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学目的,在古文教学中见证古往今来共同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文简析: 《囊萤夜读》讲述了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但由于家境贫寒,无法获得更多的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读书。机缘巧合之下,他发现了萤火虫在黑暗中可以发出亮光,于是,他就用白色的透明的绢布做了一个口袋,随机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当做了一盏灯,继续用来照明,以接着白天的学习。如此刻苦勤奋学习,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文中的长句也是本文的关键句“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的车胤。 《铁杵成针》讲述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不认真读书,经常读到一半就放弃了。一天,过磨针溪的时候,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打磨,于是就问原因,被告知是用来做针。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李白的态度前后大转变正是由于老婆婆的那句“欲作针”,因此只要将这句背后所包含的道理理解透彻,就能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停顿恰当。 3.能根据看注释、看插图、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全文,了解 故事内容。 4.抓住关键句领悟文中人物品质和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看注释、看插图、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板块一:开门见山,揭出问题 1.回顾学过的文言文,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看注释、看插图、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两个文言文故事。(板书: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3.齐读课题。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随文指导学习生字“囊、萤”。 读准“囊”“萤”的字音。 重点指导“囊”字的书写。 4.借助注释理解题意:用袋子装着萤火虫在夜间读书。 5.借题质疑:对于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点评) 预设一:他为什么要囊萤夜读? 预设二: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6.过渡:只有明白了他到底为什么要囊萤夜读我们才能知道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先人吧。 板块二:抓关键句,读悟结合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文中哪句话就是对我们课题的具体体现?(指名回答) 2.生汇报交流后明确: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指名朗读,师相机正音并质疑:读好这个长句子有什么诀窍? 预设:要知道这句话主要说了什么意思。 引导理解句义:你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生自由表达,师相机引导) 交流后明确句义: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的薄绢布做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这样就可以夜晚接着白天进行学习了。 交流后明确停顿节奏: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生练习朗读长句,同桌对读,男女生赛读。 (3)出示课文插图,引发质疑:现在看着这幅图片,你们猜猜看,他是如何想到用萤火虫来做灯的?想象一下其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汇报交流: 预设一:因为他家实在太穷了,没有油灯,车胤看见萤火虫可以发出亮光,就想是不是可以拿来做灯呢?于是他就去抓了几只,发现不够亮,就必须抓很多只,可能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抓到,有可能会抓个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