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7378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320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历史,人教,学年,-2025-2026,格式
  • cover
5.15 探寻新航路 (智慧课堂新教案) 课程标准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的第三课,前承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后接早期殖民掠夺(资本原始积累),是理解“近代世界整体化开端”的关键节点。教材以“地理探索”为主线,先阐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济动因、技术条件、传统商路受阻),再通过四位航海家的航线梳理探索过程,最后分析其对世界、欧洲、亚非拉的多重影响,逻辑上呈现“背景—过程—影响”的认知链条,为学生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史实有初步认知,但对“新航路为何‘新’(与传统商路的区别)”“航海技术如何支撑远航”等细节理解不足。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擅长通过动态地图、动画等工具直观感知空间变化,但易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片面理解为“积极交流”,忽略殖民掠夺的消极面;同时,学生对“经济动因(如寻金热、商品经济发展)”与“航海行为”的逻辑关联缺乏深入认知,需借助史料与互动活动搭建理解桥梁。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与技术条件,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需求对地理探索的推动作用,理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时空观念:借助智慧课堂“动态航线地图”工具,标记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路线与时间,明确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地理认知”的空间变化,建立“从分散到整体”的时空框架。 3.史料实证:利用电子史料包(含《马可·波罗行纪》节选、航海技术图、殖民者日记片段),提取关键信息,论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双重影响(积极交流与殖民掠夺)。 4.历史解释:通过线上小组研讨,从“经济联系”“文化冲突”两个角度解读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形成对“世界连为一体”的多元理解。 5.家国情怀:对比新航路开辟时期中国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增强对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与和平外交传统的认同,树立“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代表航海家及其航线;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动因与技术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连为一体”的推动作用,以及其“积极交流与殖民掠夺并存”的双重影响。 教学方法 1.智慧课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展示图片、视频、3D模型等丰富的历史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运用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如抢答、投票、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教学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 1.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包括学习资源库、互动功能模块、作业管理系统等。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微课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运用动画、图表等元素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在智慧课堂平台播放动画短片《“被隔绝的世界”》(截取新航路开辟前欧亚非局部交流、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场景)。 2.发起“互动提问”:“如果15世纪的欧洲商人想从中国买丝绸,传统路线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在平台实时留言,教师结合“商路受阻、成本高”等答案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感知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分散”状态。 2.留言分享对传统商路问题的思考(如“被奥斯曼帝国控制、路程远”),聚焦“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通过动画营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