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7446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操作 课件(19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360149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性,评价
  • cover
(课件网) ———基于富阳区小课题成果的部分实践分享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 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操作 目录/CONTENTS 01 研究缘起 02 研究设计 03 操作实施 04 研究成效 一、研究缘起 (一)情景再现 人数(100人) 错误率 错10个及以上 34 34% 错5-10个 43 43% 错5个及以内 23 23% 作业反馈:《日月移动轨迹》专题卷20个选择题错误率统计 课堂反馈:月相复习课 1.空间方位判断困难(部分学生连校园方位难以准确判断) 2.月相动态变化规律不清(月升月落时间推算错误) 3.实际应用能力薄弱(月相与潮汐联系缺失) 一、研究缘起 (二)现状分析 1.实践场景单一化 2.实践主体单向化 3.实践评价片面化 4.实践体验匮乏化 实践局限于教室、校园,缺乏真实复杂环境接触。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缺乏深度创新实践。 以纸笔测试为主,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实践、创新、团队合作能力。 地理知识与生活场景割裂,无法感知学科实际价值。 一、研究缘起 (三)困境突围 路径: 1.联合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打造校外实践基地。 2.设计土壤、植被、河流地貌考察等地理野外研学路线。 价值: 1.从“教室模型”转向“真实环境” 2.深化地理现象复杂性认知。 01 丰富实践场景 突破内容局限 方式: 1.地理实践 2.小组合作 3.项目化学习 目标: 1.变“被动观看”为“主动建构” 2.培养“问题解决-协作-创新”链式能力 02 创新实践形式 摆脱方式单一 体系设计: 1.过程性:实践日志记录 2.协作性:小组角色贡献度互评 3.成果性:调研报告、模型展示、方案汇报 突破点: 1.纸笔测试(30%)+ 实践表现(70%) 2.从“知识复现”到“素养可视” 03 优化评价体系 弥补评价不全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地理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 (二)研究目标: 1.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度 2.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度 3.推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落地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框架 三、操作实施 (一)立足课标,梳理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类型 实践活动大类 实践活动小类 具体实践指南 野外实践类 天文观测 观测太阳视运动、月相变化等天体运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宇宙中的天体分布。 气象观测 观测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地质地貌观测 观察当地的地质地貌,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社会调查类 人口与聚落调查 调查当地的人口数量、分布、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人口特征,了解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功能等。 土地利用调查 调查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交通与产业调查 调查交通方式、交通线路、交通流量等交通状况,以及与产业之间的相关性等。 三、操作实施 (一)立足课标,梳理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类型 实践活动大类 实践活动小类 具体实践指南 地理实验类 水土流失实验 通过模拟降雨和地表径流,观察不同地形、土壤和植被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情况,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热力环流实验 利用蜡烛、冰块、透明容器等材料,模拟热力环流现象,帮助理解大气运动的原理。 洋流模拟实验 利用水、盐水、红蓝墨水、不同色块的泡沫、透明容器等材料,模拟洋流运动现象,帮助理解洋流的成因。 地理制作类 地理模型制作 制作地理模型,帮助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和结构。 地理手抄报制作 以地理主题制作手抄报,展示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地理网页制作 利用“美篇”等APP,展示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活动成果。 三、操作实施 (二)整合教材,开发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案例———以“月相”观测为例 三、操作实施 (二)整合教材,开发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案例———以“月相”观测为例 1.阶段一:明确目标,初次实践; 问题 策略 1.空间方位判断困难 → 掌握基础方位工具使用,熟练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