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 5 课 《搭石》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掌握了多个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敲策略 等,可较好地理解文章大意;学生的默读技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已经做到“不出 声、不动唇、不指读 ”,但缺乏对快速阅读的习惯和方法。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儿 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该年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 渠道自主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内容普及知识和扩大知识面,且本单元要求提高 学生阅读速度,也是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通过本 单元学习能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满足学生自学能力发展需求。本课就从养 成“集中注意力 ”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不回读 ”的阅读方法为快速阅读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搭石》是刘章先生的作品,该文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亲们“摆 放搭石、紧走搭石 ”等几个生活画面描写,展现了乡亲们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 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乡美景和淳朴民风的深深眷恋。 细读文本,刘章先生此文中有以下文本特点:一是选材贴近生活,文章选 取搭石这一生活主题,是乡村生活中常发生且充满温暖的一幕。通过这一场景, 作者巧妙地传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乡亲们之间的情谊。二是语言质 朴自然,作者运用质朴的语言,将“摆放搭石 ”“紧走搭石 ”“礼让搭石 ”等场景 描绘得生动而细腻。如“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 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 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样的描述,既展现了紧走搭石时的和 谐画面,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三是情感真挚深沉,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 1 / 10 作者对家乡美景和淳朴民风的眷恋之情。通过细节场景的描绘,作者传达了对乡 亲们之间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 读速度。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这两 个语文要素,《搭石》作为本单位首篇,引导学生在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 ” 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 ”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递的基础和起点; 且本文教学时要注意“快而明 ”的阅读速度训练,做到快速阅读而明了文本大意; 再通过想象、概括、品味、仿写等手段,从品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特点到用具体事 例表达人物特点,落实语文素养。 第一课时,以提高快速阅读的技能为核心,通过专注力的训练到“不回读 ” 阅读方法的落实,在快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明了文章大意,概括每段大意,提 出每段小标题,做到掌阅读方法,明阅读内容,知晓“何为搭石 ”“为何搭石 ”。 第二课时聚焦文本细节,借助小标题和鉴赏搭石图,细品“搭石,构成了家 乡的一道风景 ”这句话,在师生一问一答中感受不一样的乡间风景,从一桩桩具 体事例中读出乡亲们的人物特点,感受淳朴民风和作者对家乡独特风景的喜爱与 眷恋之情,在想象中感悟乡村人民的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升华主题,道 出“搭石,不仅联结了两岸的路,更是联结着乡亲们的淳朴的民风,是乡亲们情 感的纽带 ”,并学会用详写具体事例来表达人物特点。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讯、挽 ”等 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间 ”,规范书写生字; 2.根据课文提示语,养成“集中注意力 ”的阅读习惯,掌握“不停留、不回 读 ”的阅读方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品读课文,根据文中具体事例拟小标题,初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