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慈母情深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慈母情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遣词用句方面的精妙。3.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慈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环境描写及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感激、崇敬之情。2.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图书《青年近卫军》,作者简介及古诗《游子吟》。(教师)2.预习课文生字词,画出描写环境、外貌和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是怎样表现母爱的。(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探索书背后的故事。2.介绍作家梁晓声。 1.围绕《青年近卫军》,初读课文。2.了解作家生平及主要作品,初步感知小说《母亲》。 1.可以传阅《青年近卫军》。2.讲清本课选自《母亲》,可以号召学生课后阅读《母亲》原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强调多音字“龟”的两个读音。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1)同桌互相检查。(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易混字、易错字。(3)通过图片展示“抑”和“脊”的笔顺。3.出示习题,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标出读音。注意读准“魄、纫、噪、脊、忍”的音。2.(1)同桌间互相检查掌握情况,注意相互纠错。(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生字书写要点。(3)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动手练习书写。3.根据预习情况,按要求填写恰当的词句。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重点指导。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并让学生现场书写,给学生现场纠正。3.预习情况只作为参考,不能以此评价学生。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认真思考,概括故事梗概。2.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分层次阅读,然后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从整体上感知“慈母情深”这一主题,进而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四、结合课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结合本课字词设计词语解释。2.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和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1.积累词语。2.按要求完成作业。 习题的设计旨在为下节课做铺垫,因此难度不宜太大。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温故知新,启发思考(用时: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生作业完成情况。2.由身边事例导入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1.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为什么对课文这里感触最深。2.将心比心,深入情境进行换位思考。 要求学生回答要言之有物,不要人云亦云。 二、研读课文,感受母爱(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快速读文,找出描写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并加以归类。2.展示三个重点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出示句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出示句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出示句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3.补充资料:梁晓声家庭状况。4.小结:“我”向母亲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