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迹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二)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二、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作业单 三、教学过程 (一)诗意的唤醒,景语皆情语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月亮。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 看来,月亮在我们心中是一样美丽的事物,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描写过月亮的足迹。谁来给大家念一句关于月亮的诗 山中月、水中月、空中月、海上月 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现代的文章,贾平凹笔下叫《月迹》(板 书课题) (二)任务的明确,关注阅读提示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里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月迹就是月亮的足 迹,谁来读一下阅读提示。(指名读)第一个任务是 ,第二个任务是, 明白了吗? 2.检查预习,出示字词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悄没声儿”正音:没mo———指名读 当表示寂静无声的时候,这个字就读第三声,来一起读 累累的骨朵儿 这个词中也有多音字,谁来读 什么情况下读累累,是的,果实累累,形容果实成串特别多的样子,一起读 那大家知道这两个词在课文中分别形容什么事物的吗? 师:你看,中秋之夜,不仅有明月当空,还有那淡淡的桂香,这样的月夜多了一份诗意。 嫉妒 文章当中还有一个词有点拗口,谁来读,对吗?你知道文章当中是谁嫉妒谁吗? 在这样诗意的中秋夜,怎么会有这么一点小情绪让我要去嫉妒三妹呢? 知道他们嫉妒三妹的是什么吗? 三妹说了一句话,大家都嫉妒起来了,她不说那句话,我们都不嫉妒。啊,月亮是属于我的。对,原来这一句话就是他们争执的原因。每个人都抢着说,月亮是属于我的。 小结:我们在读略读课文的时候,也不要轻易的放过这些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的词语。把它梳理清楚,文章就读的明白。 (三)初读课文找足迹,标题概括知大意 师:好,孩子们,那现在我们就来聊一聊除了竹窗帘上能看到月亮的足迹之外,还有什么地方? 1.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将作业纸习题三中月亮的足迹图补充完整。(习题如下) 2.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归纳理清月亮的足迹先后出现在“中堂———院中———河边”,这也正是文中的孩子们所寻找月亮的足迹。 看来同学们预习工作做的很好。再想一想,其实,贾平凹和他的弟弟妹妹去找月亮的足迹,主要在三个地方,你能按照地点的变化给月亮的足迹归归类吗? (板书:中堂 院中 河边) 3.这三个地点都跟月有着关系,老师想请大家。在每一个月之前加上一个动词。说一说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你会填什么样的动词,不要重复。 (中堂看月 院中寻月 河边望、赏、月) 小结:当我们用四年级所学的列小标题的方法。就能把长文读短,把寻月足迹的线索给找出来。中堂看月,院中寻月,河边望月,好一个中秋之夜。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寻找月亮的足迹,是不是非常有趣啊。你们有没有寻月赏月的经历呀? (四)再读课文找句子,感受细腻做摘录 我们这篇文章当中,贾平凹和他的弟弟妹妹。他们看到怎样有趣的场景, 1.学习任务二:把文中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找出来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师生共学“中堂看月”) (1)快速默读文中第二自然,找一找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句子,体会体会。 预设: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2)指名交流。 (3)出示《课堂作业本》示例:(一个“溜”字,把月亮当成了人来写,写出了它调皮、可爱的样子。) 小结:在说感受和体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