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7983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件 (共26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5955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延安,把你,追寻,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延安,我把你追寻 1.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韵味及节奏感。了解诗歌结构,理解诗歌中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重点)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难点) 学习目标 祁念曾,笔名祁星,河南洛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散文集《红烛之歌》,长篇报告文学集《千秋业》,评论集《新时期文学》等。 资料袋1 资料袋2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延河中游。1937年至1947年,延安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有“革命圣地”之称。? 枣园,在延安市西北,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发表于此。? 南泥湾开荒 南泥湾位于延安市东南。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我会认 yán xī máo 延(延安 延长) 昔(昔日 往昔) 茅(茅屋 茅草) kàng dàn mèi 炕(土炕 炕席) 旦(一旦 元旦) 媚(明媚 妩媚) 作者走进延安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走进延安,看到了如今的延安生活和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的景象,想到了革命先辈在延安艰苦奋斗的生活。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生活的深切怀念,警示人们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整体感知 课文详解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第1小节解读:写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比喻 作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 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 情和必要性。 第一小节 课文详解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指人们在延安度过 的革命岁月 指毛主席等中央领导 同志在这里从事的 革命活动 指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指当年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 第2小节解读:用四处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表达了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 第二小节 延安枣园 南泥湾 课文详解 第一部分(1~2):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课文详解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第3小节解读:写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但“我们”仍忘不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第三小节 “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 “破旧的茅屋”代表艰苦的生活条件。“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革命先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峥嵘岁月。 课文详解 宇宙飞船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宇宙飞船”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这两句诗赞美了当代科技的进步。 第4小节解读:写“我们”的科技发展了,却仍然需要延安精神 第四小节 精读诗歌 “老牛破车”指什么?为什么“毫不犹豫丢掉了”?“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指什么?为什么“不能丢”?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工具。这种生产工具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所以“毫不犹豫丢掉了”。“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恰如脊梁一般;而从深一层的意思看,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是延安精神的扎根之地,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