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何制造探月卫星?这给航天专家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专家们最终选定的方案就是在成 熟的卫星平台上安装环月飞行所必需的设备。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探月 卫星制造目标。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艰巨得多,卫星的设计还要解决以下六大挑战。 挑战一:卫星平台研制与选型 由于“端娥一号”需要在奔月途中多次变轨,因此卫星平台须具备充足的轨道机动能力。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是以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为了完成特定任务, 卫星经过了适应性改造。“嫦娥一号”卫星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翼,工作寿命为1年。 挑战二:解决① 一般的人造地球卫星只需同时进行两体定向,即卫星上的太阳翼对准太阳,以保证获取足够 的光照并产生足够的电能,而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则对准地球,以完成遥感或通信任务。但“嫦娥 一号”的探测目标是月球,不仅要保证其携带的科学仪器对准月球、太阳翼对准太阳,同时还要 将卫星的定向天线对准地球,以使“嫦娥一号”在限定时间内把自身工作状态信息和科学仪器的 探测结果及时发回地球。 挑战三:紫外敏感器 地球大气层内有稳定的红外辐射带,红外辐射带始终以一个完整的圆盘状呈现,且辐射强度、 圆盘直径变化都很小。同时,地球的红外辐射带温度比太空温度高很多。利用这一特性,人们为 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出了红外地球敏感器,通过探测红外光谱来获得地球地平信息,这些信息经过 进一步处理可以得到卫星姿态数据。但月球没有大气层,也就不可能有稳定的②。经 过对月面不同物质、不同地形的反射特性进行分析后发现,月球具有稳定的紫外线辐射,因 此,“嫦娥一号”采用紫外敏感器作为“眼睛”来观察月球。 挑战四:先进热控设计 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且受太阳的影响较大,表面温度变化极大,有太阳照射时月面 温度可达130℃,而此时的背阴面温度却低至-190℃,所以“嫦娥一号”在奔月和绕月飞行的过 程中会受到太阳、月球等影响,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嫦娥一号”上搭载了许多有特殊热控要求 的仪器,为了保证各探测仪器正常工作,我们专门为“嫦娥一号”量身定制了一套“冬暖夏凉”的 “保温服”,即特殊的新型热控分系统。 挑战五:应对月食问题 月食是射向月球的光线被地球挡住时发生的现象。当“嫦娥一号”进入月食范围内时,太阳 翼无法供电,各系统只能由蓄电池单独供电,同时,卫星的③。在“嫦娥一号”1年的寿 命期内,它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两次月食,每次月食持续的时间是3小时左右。因此,进入月影时, 各分系统都设置了最小工作模式,以减少电能损耗,在功率许可的情况下,地面控制人员需调高 热控分系统的补偿加热功率,以使卫星尽快升温。 挑战六:地月轨道设计 地球以29.79干米/秒的惊人速度绕着太阳公转,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没有被甩向太空,是因 为被地球引力牢牢抓住了,但地球引力也成了我们探测月球首先要克服的一大难题。月球距离 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嫦娥一号”要飞向遥远月球,成为绕月飞行的月球卫星,必须用大 推力运载火箭从地表加速从而④,到达月球附近后利用航天器自身的发动机反向工作 以降低相对速度,然后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 材料二: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由两则材料可知,“嫦娥一号”作为探月卫星,是绕着月球轨道飞行,故“登陆月球”的说法 有误) 2.D(根据材料二可知,这些应急控制策略是为了使“嫦娥一号”安全进入环月轨道,“以确保月 球捕获万无一失”,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