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历史意义。 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郑重提出“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主张。 ②1937年8月,中共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11月后,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了抗击日寇的战略格局。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探究: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 组织者和推动者? “亡国论” “速胜论”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 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①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明确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理论上为抗战提供指导。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亡国论”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速胜论”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抗日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①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②193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 ③在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时,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维护统一战线团结抗战大局,化解危机。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3、探究: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治上 经济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①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 减轻人民负担; ②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 调动各阶级抗战积极性,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根据地民主政权成为全国政权建设的典范。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相持阶段的主战场。从抗战全局来看,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