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40471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五校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日期:2025-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456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年,期中,11月,语文,学期,八年级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五校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一、语文素养进阶营(17分) 1.(2025八上·新昌期中)【活动一:典型字词小研讨】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阅读经典,就是和文学作品心灵对话,需要我们屏   (A.píng B.bǐng)息敛声,专心致志。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遗憾于离别后的(yǎo)   无消息;感悟到南仁东一生对仰望星空的不辍   (A.chuò B.zhuì),它最终变成让无数少年敬仰的星星;欣赏到富春江沿岸(piǎo)   碧的水,轩邈的山,像一幅清丽的画卷,展现在众人眼前…… 【答案】B;杳;B;缥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屏” 是典型的多音字,其读音需结合语境和词性判断。当 “屏” 作名词时,读作 píng,指遮挡物或字画条幅,如 “屏风”“画屏”;而在 “屏息敛声” 中,“屏” 为动词,意为抑制、控制呼吸,因此需读作 bǐng。“屏息敛声” 整体形容人因专注、紧张等状态而刻意停止呼吸、减少声响的样子,与语段中 “和文学作品心灵对话” 所需的 “专心致志” 语境完全契合,若误读为 píng,则无法表达 “抑制呼吸” 的动作含义,违背词语本义。“杳” 字从木从日,本义指太阳落在树木之下,光线昏暗、深远难见,引申为 “完全消失、毫无踪迹” 的含义。此处 “杳无消息” 是固定成语,意为彻底没有任何音信,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 “杳无消息” 的表述,鲁迅在《故事新编 铸剑》中也沿用了这一用法。语段中用来形容鲁迅与藤野先生离别后音信断绝的遗憾,“杳” 字精准传递出 “消息渺茫、彻底缺失” 的情感,若误写为形近字 “沓”(常表繁多,如 “纷至沓来”),则不仅字形错误,更会完全背离 “无消息” 的核心语义。辍” 字只有 chuò 这一读音,易错读为 zhuì(如 “点缀” 的 “缀”),需注意二者声旁不同导致的读音差异。“辍” 的本义为停止、中止,“不辍” 即 “不停止、持续不断” 之意。语段中用来形容南仁东一生对 “仰望星空”(指天文事业)的持续投入与坚守,“不辍” 精准体现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若误读为 zhuì,则属于典型的形近字误读,既不符合普通话读音规范,也会割裂词语与 “持续坚守” 语境的关联,无法准确表达人物的执着态度。“缥” 在形容颜色时读作 piǎo,特指淡青色、青白色,“缥碧” 即指青白色的水色。这一表述源自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描写富春江山水的经典用词,精准勾勒出江水清澈通透、泛着青白色光泽的画面。语段引用这一意象展现富春江 “清丽的画卷” 之美,“缥” 字的色彩指向性极强。需注意 “缥” 另可读作 piāo(如 “缥缈”,形容虚幻不定),但在 “缥碧” 中因表具体颜色,只能读作 piǎo,且字形不可误写为 “漂”(常与水动相关,如 “漂浮”),否则会失去古典文学中对山水色彩的精准描摹意味。 故答案为:B;杳;B;缥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5八上·新昌期中)【活动二:经典诗文共欣赏】 下面是小语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填写在横线上 主题 诗文名句 赏景 “   ,  ———,描绘了边塞大漠中孤烟直上,落日浑圆的苍凉辽阔之景。(王维《使至塞上》) “山随平野尽,  ———,描绘了船到荆门后长江两岸地势的开阔。(李白《渡荆门送别》) 怡情 “   ,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陶醉在早春湖东美景中的喜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