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学情评估卷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各个民族、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民俗文化, 学校准备举办民俗文化展, 请你参与。 【任务一: 撰写开展词】 1. 小冀在撰写开展词时, 有些问题拿不准, 请你帮他解决。(共8分) 每个地区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记忆, 而民俗文化正如一个地区的“名片”, 承 担着民众的智慧、情感与信仰。咿咿呀呀的社戏, 在偏僻角落里依然散发 魅力的腰鼓, 在人们心中始终屹立不倒的灯笼文化……民俗与我们如影随 形。而关于家乡的民俗记忆, 如同(jiǎojié) 的明月映照在每一个游客的心头, (kuānwèi) 了他们那久经漂泊的心。 (1) 根据开展词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 分) ①(jiǎojié) _____ ②(kuānwèi) _____ (2) 开展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偏僻(bì) 屹立不倒(qǐ) B. 偏僻(pì) 屹立不倒(qǐ) C. 偏僻(bì) 屹立不倒(yì) D. 偏僻(pì) 屹立不倒(yì) (3) 开展词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2分) (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4) 开展词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 请在下面写出修改意见。(2 分) 【任务二: 邀请民俗文化传承人】 2. 学校准备邀请各地的民俗文化传承人于4月25日在校体育馆集中展示民 俗文化精品, 并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假如你作为展会负责人之一, 要去邀 请石家庄的剪纸艺人周淑英, 你会怎么说 (4分) 第二部分(3~19题 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 默写(共 6 分) 3. 诗歌中的“美”与“情”无处不在。小冀准备在班会上分享以“诗歌里的‘美’ 与‘情’”为主题的语段, 请你阅读下面文字, 帮他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6分) 览祖国山川湖海之美: 跟着陶渊明望“山气日夕佳, ①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的山间傍晚和谐美景;跟着孟浩然观“八月湖水平, ② 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上张丞相》) 的洞庭湖烟波浩渺、 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品作者内心深处之情: 感“感时花溅泪, ③ _____”(杜甫《春望》) 中诗人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析“④ _____, 铜雀春 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中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赏“⑤ _____, ⑥ 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中诗人的爱国热情和誓 死报国的决心。 (二)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 回答 4 ~ 5 题。(共 5 分) 关 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诗歌前四句运用比兴的手法, 由雎鸠鸟的“关关”和鸣联想到男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 B. 这首诗运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 使诗歌韵律和谐, 极富音乐美。 C.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写出男子幻想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表达了他“寤寐求之”的愿望。 D. 本诗是一首中国古代描写爱情的诗, 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和婚姻的执着追求。 5. 郑樵在《六经奥论·诗经·国风辨》中说: “古者三百篇之诗皆可歌。”请你为本诗选择合适的配乐, 并结合诗歌简要说明理由。(3分) A. 如泣如诉的乐曲 B. 恬淡悠然的乐曲 C. 激荡昂扬的乐曲 我选(只填序号) : _____ 理由: 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 6 ~ 9 题。(共 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