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46354

2.3.1 喀斯特地貌(课时1)课件(共47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22932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1,喀斯特地貌,课时,课件,4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湘教版高一年级上册 引课: 桂林山水甲天下 你知道原因吗?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 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古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引课: 桂林宣传片《在桂之林》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素养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图像,识别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能够根据景观图片或示意图,描述常见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点。(综合思维) 3.能够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喀斯特溶蚀地貌 2、喀斯特沉积地貌 3、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目录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 溶蚀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可溶性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溶蚀作用:CaCO3+H20+CO2=Ca(HCO3)2 沉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 岩石 可溶性岩石 动力 流水、降水丰富 催化剂 气温高 形成过程: 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化学溶蚀 形成石灰岩 地表形成峰林、峰丛、石林、洼地等 地下形成溶洞、地下河钟乳石、石笋等。 地壳抬升 主要分布地区: 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布的面积也较广。 分 类 喀斯特堆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等 溶沟、石芽、峰林、峰丛、孤峰、溶洞、溶斗等 喀斯特溶蚀地貌 地表地貌 (溶沟和石芽、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落水洞、天坑、地表钙华堆积) 地下地貌 (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两部分。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 溶蚀地貌 01 溶沟:指石灰岩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它是由地表水流,主要是片流和暂时性沟状水流顺着坡地,沿节理溶蚀和冲蚀的结果。沟槽深度不大,一般数厘米至数米,成片出现石芽溶沟区称溶沟原野。 石芽:溶沟间突起的石脊称石芽。石芽是地表可溶性岩体受地表水的长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表露出顶端尖、下部粗的锥形岩体称为“石芽”。 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马来西亚巫鲁山公园—剑状石林 峰林、峰丛: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 贵州万峰林 孤峰: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山峰会越来越少,就会成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如像泰国攀牙湾的大白菜一样的残峰。最终,残峰最终也会消失不见 泰国攀牙湾孤峰-大白菜 溶斗:一种漏斗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小封闭洼地,曾称圆洼地。其直径往往大于深度。 落水洞: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溶蚀洼地:溶蚀洼地与峰林同时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