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场景 品细节 悟深情 ———《父爱之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梦境的方式打开对往事的回忆,以姑爹的小渔舟为线索,描写了父子间的多个生活场景。语言平实如话,但文字背后却饱含深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艰辛和父亲细腻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教学时要充分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场景里蕴含的情感。其间,不仅仅要体会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还要体会“我”对父亲的体贴、理解、感激、怀念之情。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描写的场景,聚焦印象最深的场景———逛庙会”体会情感;第二课时:通过聚焦和小渔船相关的场景,体会父亲对“我”的爱不仅是生活上的无微不至,还有对“我”成长路上的期望和支持,理解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的深刻含义。通过交流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场景展开思辨讨论,体会散文表达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体会情感、理解关键句”等学法有了一定经验。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学习从“场景和细节中”体会情感,感受散文的表达特点。场景、细节,学生刚刚接触,课文与现在有一定的年代距离,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适当链接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 1.自主认识“董、枉、晓、缴”等生字,借助字形理解“粜稻”。 2.借助课堂作业本,梳理“我”梦中难忘的场景以及场景发生的顺序,初步感知父亲对我的爱。 3.走进“逛庙会”这个场景,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文字在细节中体现的“父慈子孝”,体会父亲深沉的爱。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奠定基调 1.谈话导入 最近,老师在看一本关于“童年和父母”的书,里边的很多章节让我特别感动。作者吴冠中,从小家境贫寒,他说是童年影响了他长长的一生。所以在书中这样写到:年过八旬,生命所余毕竟日短,而童年犹如昨日,尚在眼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回忆性散文,一篇关于童年的文章。 2.板书课题 学生上台书写课题。舐犊情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小任务去体会场景和细节中感受到的情感。 板块二:学习字词,概括场景 1.默读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 任务一:快速默读课文,画出难读或不理解的词语。 (1)学生边默读边圈画难读的词语。 (2)全班交流分享难读的词,集中指导。重点学习“粜稻”,根据字形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根据“卖茧买枇杷”引领学生梳理文中其它的场景。 (1)课文中还有电影镜头般的场景,请你像课堂作业本一样,写出文中的一处场景。 任务二: 批读:写出场景 【要求】用学过的批注方法,边快速默读边在旁边写出一个课文的场景。 (2)小组交流,选择一处最优的场景粘贴在黑板上。 呈现黑板粘贴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预设:学生信息过于繁多,提示和概括规律无关的信息可以删去。例如:逛庙会和父亲给我买豆腐脑。这两个对于细节的描述,哪个更适合?学生说一说理由,讨论决定选择哪一个? 交流是否有遗漏的场景。如果有遗漏,请学生关注相关的段落,你是否有新的发现? (3)观察不同的场景,排出先后顺序。 学生上台根据场景发生的时间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列。 再次进行观察,发现:前面部分的场景都是关于父亲陪伴我生活上的成长,后面部分的场景都是关于父亲陪伴作者的学习之路的。 小结:是的,回忆性散文是有顺序的,是根据父亲陪着我成长的顺序来写的。 (4)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是啊,回忆性文章从梦中开始,从梦中哭着醒来,中间是一个个像电影般如梦如幻的场景串起来的。这些场景中哪个场景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呢? (5)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