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列宁与十月革命 ——— 一部1917年的革命日记 学习目标 1.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进程及结果。(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明白杰出人物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 4.感受十月革命的革命豪情和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家国情怀) 所见:风暴前夕的俄国 所行:冬宫的炮声 所思:改变世界的七日 所建:新世界的蓝图 一:所见 - 风暴前夕的俄国 “1917年春,我从流亡地归来,祖国已满目疮痍... 这个国家(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它在用农民的木犁进行耕作,却在用现代化的枪炮进行一场它无法承受的战争。” ———列宁 图为驻守波兰凯尔采市的俄国军队, 他们衣衫破旧,物资匮乏。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列宁为什么称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 背景:1. 1861年改革后有所发展,但相比西欧北美仍很落后。 材料:1917年俄国前线士兵的家信:“我们在这里挨饿受冻,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战。家里的土地荒芜,妻子和孩子在挨饿。” 要土地 要面包 要和平 根据材料.说说人民的愿望,根据书本知识说说当时人民的愿望实现了吗? 打倒沙皇 打倒战争 背景:2一战激化国内矛盾;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一战,政策不得人心,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二月革命 时间 1917年3月(俄历2月) 地点 彼得格勒 结果 1.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出现了两个并立政权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一切权力归苏维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根据材料,列宁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其核心目标是什么? 背景:3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明确路线和口号。 二:列宁的所行———如何夺取政权? 根据这两则材料, 描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关键事件。这场起义在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托洛茨基在回忆录中写道:“11月6日晚,列宁来到了斯莫尔尼宫,他的出现立刻决定了起义的节奏和方向。” 过程: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攻占冬宫,推翻临时政府。方式: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爆发: 根据两张地图,说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特征,有什么启示。 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三:列宁的所建———一个新政权的诞生与巩固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材料:《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土地法令》:“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这两个法令,回应了人民哪些最迫切的诉求?这起到了什么作用? 建立: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建议立即停战,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 领域 核心措施 目的与作用 政治 废除旧国家机器,创建新机关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军事 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 对抗国内外敌人 外交 退出一战,废除不平等条约 满足人民对和平的要求 经济 1.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2.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满足人民对土地的需要 2.苏维埃政府巩固争取的措施和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征集制、 取消自由贸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