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远中学校2026届高三上11月阶段性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古人以日光变化定昼夜,昼指天亮至天黑。东汉《论衡·说日篇》记载:五月之时,昼十一分,夜五分;六月,昼十分,夜六分(注:此处“分”为比例单位)。据此完成1~3题。 1. 位于“五月之时”的节气可能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 “六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A. 向南 B. 向北 C. 先北后南 D. 先南后北 3. 古人记载的“昼长”(天亮至天黑)比现代精确计算的“昼长”(日出至日落)更长是由于 A. 气候条件差异 B. 地球公转变快 C. 大气散射作用 D. 大气反射作用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左图示意印度半岛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虚线为到达时间,实线为退出时间)。据此完成4~5题。 4. 图示区域的印度半岛一年中雨季最长的地区在 A. 西南部 B. 东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北部 5. 印度半岛上的中南部地区,西部沿海降水多于东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洋流 C. 天气系统 D. 地形 上右图示意某海域多年平均盐度(‰)水平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 导致甲岛西侧海域等盐度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潮汐 B.洋流 C.波浪 D.季风 7. 乙地沿海海域的等盐度线较丙地沿海海域稀疏,主要影响因素是 A.昼夜温差 B.年降水量 C.海陆轮廓 D.入海径流 亚热带湿润区的马尾松,可生长于干旱瘠薄环境,为森林修复的先锋树种,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第四纪冰期时,四川盆地是马尾松等许多物种的避难地;冰期后,马尾松逐渐向北扩展,目前鸡公山(31.8°N,114.1°E)是其分布北界。据此完成8~10题。 8. 第四纪冰期时,四川盆地成为马尾松等许多物种避难地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低 B. 水分充足 C. 海拔较低 D. 地形阻隔 9. 鸡公山是目前马尾松分布的北界,是因为该地 A. 夏季气温较高 B. 冬季气温较高 C. 夏季降水较多 D. 冬季降水较多 10. 若我国某荒山区的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稳定,全球变暖可能导致该林区植被 A. 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B. 向落叶阔叶林演替 C. 退化为常绿灌木林 D. 退化为草甸或草原 为分析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循环和土壤流失的影响,某团队以鄱阳湖滨某坡度为8°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降雨和耕作层深度,获得了该地土壤径流变化的试验数据(下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 该实验选用当地典型代表性土壤,其最有可能 A. 表层多砾石 B. 以棕壤为主 C. 碱性较强 D. 质地较紧实 12. 随着耕作层变深,该坡耕地整体 A. 保水能力减弱 B. 抗侵蚀能力增强 C. 雨水下渗减少 D. 腐殖质含量增加 13. 据图判断,与耕作层深度呈负相关的是 A. 地表径流 B. 土壤含水 C. 土壤径流 D. 降雨强度 拉萨河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海拔3580-5500m,流域内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5000m以上,降水集中在6-9月。下图为2011年拉萨河流域流量曲线和降雪量累计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 据图判断,拉萨河流域在P日 A. 降雪量达一年中最大值 B. 河面蒸发旺盛 C. 积雪量达一年中最大值 D. 气温接近0℃ 15. 与Ⅰ时段相比,Ⅳ时段拉萨河 A. 水温较高,含沙量较小 B. 水温较低,含沙量较大 C. 水温较高,含沙量较大 D. 水温较低,含沙量较小 16. 在Ⅲ时段,河流流量在中期陡增,其最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强降水 B. 积雪快速融化 C. 地下水量大 D. 大量冰川融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拿大西北部的老乌鸦滩平原(下图),区内湖泊星罗棋布,各湖泊之间水位相差较小。以老乌鸦河上游和舍费尔溪一线为界,西南部多柳树和桦树,湖泊受融雪补给量大,而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