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开篇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上承“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启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深入学习。教材首先从宏观的“元素”层面阐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以及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特点;接着过渡到“化合物”层面,介绍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最后,通过“探究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细胞由物质组成”的唯物主义生命观念,并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并对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有了一定认识,但对于细胞具体的物质组成尚不清晰。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道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但将其与生命系统联系起来的能力较弱。对于实验,学生有浓厚兴趣,但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变量的控制和规范操作的细节把握仍是难点。教学中需充分利用数据、图表和实验,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生命观念 1. 通过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来源和含量,认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建立生命物质性的观念。 2. 理解碳元素是构成细胞最基本元素的原因。 科学思维 1. 通过分析元素含量数据表和化合物含量图表,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特点。 2. 通过比较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异同,培养比较与辨析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1. 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 学会依据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并规范使用仪器和试剂。 社会责任 基于对细胞物质组成的理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膳食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 理解碳元素是构成细胞基本元素的内在原因。 对检测实验的原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把控和误差分析。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用于系统讲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 (3) 比较归纳法:引导学生比较地壳与细胞、不同生物细胞之间的元素含量,归纳出统一性与差异性;比较三种有机物的检测方法。 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 六、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PPT):展示元素含量表、化合物含量图、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演示视频:播放糖类、脂肪、蛋白质检测的规范操作视频。 (3) 实物展示:各种实验材料(苹果、花生、豆浆等)和试剂。 七、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配制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准备苹果、花生种子、豆浆或鸡蛋清、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试管等实验器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P16-P19内容,复习相关化学知识。 八、教学流程图 情境导入(生石花与石头) ↓ 新知探究一: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含量、特点) ↓ 新知探究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含量) ↓ 探究与实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 (教师讲解原理与演示 / 学生分组实验与观察) ↓ 交流讨论与误差分析 ↓ 课堂小结与练习巩固 ↓ 布置作业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3分钟) 1. 展示生石花和石头的图片。 2. 提问:“它们从分子角度看都由分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