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1905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应用 课时1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表格版)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43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必修,2019,人教,生物,细胞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应用(课时1)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之后,具体解决“ATP如何合成”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章节,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中居于核心地位。教材从“酵母菌培养”的生产生活实例切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氧的关系,并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一经典探究实验,让学生实证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存在、产物及区别。本节课是学习有氧呼吸具体过程、理解细胞呼吸本质的第一课时,重在建立“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这一基本观念,并强化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了解了酶具有催化作用,这为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合成ATP)和条件(酶催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具备初步的化学知识,理解有机物、氧化分解等概念。 可能存在的困难: 概念辨析:容易将“呼吸”(宏观)与“细胞呼吸”(微观)混淆;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的普遍性认识不足。 实验理解:对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尤其是如何创造“有氧”和“无氧”环境)理解不深;对CO 和酒精检测原理及方法陌生。 抽象思维:对细胞呼吸是一个在细胞内进行的、多步骤的、复杂的化学反应网络缺乏直观感受。 科学方法:对“对比实验”这一科学方法首次接触,理解其与“对照实验”的异同存在困难。 教学策略:以“问题探讨”中的矛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动画或示意图辅助讲解实验装置;通过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 三、 教学目标 维度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1. 通过对细胞呼吸概念和方式的学习,认识到细胞呼吸是生命系统维持稳定(能量供应)的基础,初步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 2. 通过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培养基于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解并运用“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 3. 能够基于给定的实验目的和材料,与他人合作设计并评价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学会检测CO 和酒精等因变量的方法。 社会责任 4. 通过分析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产物不同的实例,认识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如酿酒、发面)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实质。 (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设计和结论。 (3)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2. 教学难点: (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特别是如何有效控制“有氧”和“无氧”的自变量。 (2) 理解“对比实验”这一科学方法,并区分其与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异同。 从实验现象(CO 产生量、酒精有无)准确推导出细胞呼吸方式。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法、讲授法。 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探究实验动画/视频演示、交互式白板(用于呈现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内含问题探讨情境图、实验装置图解、实验现象图片/视频、当堂训练题。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P90-P93相关内容;分好学习小组。 八、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发酵生产葡萄酒的车间 ↓ 探究新知一:细胞呼吸的概念、本质 ↓ 探究新知二: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 课堂小结与练习巩固 ↓ 布置作业 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1. 展示“酵母菌饲料添加剂培养”和“葡萄酒发酵”的图片/场景。 2. 提出“问题探讨”中的问题: 都是培养酵母菌,为何有时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