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59490

经典几何中线段和差最值教案(含答案)(2)

日期:2024-04-3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839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经典,几何,线段,最值,教案,答案
  • cover
几何中线段和,差最值问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 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几何最值问题中的基本模型举例 轴对称最值 图形 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大值 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折叠最值 图形 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 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一般处理方法: 常用定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已知两个定点时) 垂线段最短(已知一个定点、一条定直线时) 三角形三边关系(已知两边长固定或其和、差固定时) 二、典型题型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6  . 2.如图,当四边形PABN的周长最小时,a=      . 3.如图,A、B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到直 线的距离AM=4,点B到直线的距离BN=1,且MN=4,P为直线上的动点,|PA﹣PB|的最大值为 5     . 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中,AB= 3,AD=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2  . 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AD⊥AB,AB=8,AD=CD=4,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将△AEF沿EF翻折,点A的落点记为P.当P落在直角梯形ABCD内部时,PD的最小值等于      .   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   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 ,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  2  .   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      . 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 重合),分别过B、C、D 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  BB′+CC′+DD′ . 如图,菱形ABCD中,∠A=60°,A 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  3  . 点A、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是x轴上使得的值最大的点,Q是y轴上使得QA+QB的值最小的点,则=   3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在△ABC中,AB=6 ,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最小值为__2.4_____. 13.如图,点P在第一象限,△ABP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点B随之在y轴的正半轴上运动,运动过程中,点P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_____.若将△ABP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