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9635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教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02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
  • cover
教案二 基本信息 案例名称 《济南的冬天》 科目 语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主备教师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 出卷网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 出卷网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策略与设计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 出卷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我主要采用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情景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 学生脑海里浮现春夏秋冬的画面和情景。 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2.诱思导学 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点拨指导。出示整理的作者简介、本课生字词。 学生听读课文,弄清字、词,整体感知,作勾画。四人小组学习,全班交流预习成果。 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3.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1、梳理全文结构2、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 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 妙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小组内交流学习,向老师质疑。 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 出卷网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再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4.朗读背诵指导 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默读,根据配乐创设的情境朗读课文。 采用默读和配乐朗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兴趣。 5.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说出有关四季描写的精彩句子。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尽可能地多说。 让学生举一反三,不断的积累和运用。 6.课文总结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学生一起概括总结。 让学生再次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