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0595

【金版学案】2016年秋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课件+练习+专题整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9份打包)

日期:2024-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39441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9份,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整合
    专题一 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三大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发展阶段 时期 主要史实 萌芽 战国 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 秦朝 (1)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2)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巩固 汉朝 (1)西汉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完善 隋唐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加强 宋元 (1)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 (2)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3)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空前强化 明清 (1)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彻底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2)明成祖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3)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2.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选官制度 比较项 标准 影响 察 举 制 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为统治阶级笼络了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实施过程中容易形成封建姻亲关系 九品中正制 由品评官按门第高低评定人才优势,然后授官 负责评定等级的人都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容易导致官员素质低下 科举制 以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命题内容呆板,命题形式僵化,不能真正选拔真才实学的官员 趋势 (1)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成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 (2)由地方评论推荐的方式演变成以考试作为选拔的重要依据 三、题型应用体验 背景材料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事件、人物、文物、文献记载的形式出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联系具体史料中的历史背景,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或偶然性。 【典型例题】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见右图)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 A.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乐业 【技巧攻略】  析图文―→看时空、实物,一块秦砖,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十二个字。 挖寓意―→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文字小篆,说明在统一后。“海内皆臣”也说明国家统一后官僚皆为秦的臣子。 构联系―→本质、目的还是考查秦统一的大背景。 明答案―→实物及文字均体现了国家统一,故选B。 【针对训练】 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意义。通读题干材料,可知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战争与郡县制无关;七国之乱时各郡没有出现叛乱。由此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符合题意。A、B不够全面,D无法由材料得出。 答案:C 2.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