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2908

9.黄河化险 教学设计 (5)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57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黄河,化险,教学设计
  • cover
9.黄河化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向伟人学习,培养他们逆流勇进的精神品质。 2.细读课文,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优良品质。 3.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表现历史伟人在万分危急的重大关头的思考。 【教学难点】作品如何将毛泽东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 3教学过程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谈起,如:从容应对紧急情况是一种优秀品质。你是否有过化险为夷的经历?你在危急关头能否镇定自如?对一个人来说,恶劣的环境、坎坷的经历也许并不都是多么糟糕的事,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它也许会成为一笔永恒的财富。今天我们就要看看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是如何在凶险的环境中,镇定自信,沉着勇敢,使革命队伍转危为安。 2.由学生简介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权延赤,1945年出生于河北完县。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化险为夷的英雄故事。 3.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如:喧嚣、骤然、严峻、鸦雀无声、蠕动、紧蹙、孱弱、沤烂、簇拥、惊愕、愠怒,等等。 4.整体感知课文。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明确本文的写作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思考化为可以感受的有特点的形象? 文章的中心是写毛泽东在千钧一发的关头,如何作出决策的。小组讨论,找出文中将毛泽东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形象的精彩片段。可根据讨论结果,找出文中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列成表格。 情境 毛泽东的神情 传达出怎样的心理 教师根据上表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内容和方法,并且补充:文章主要以毛泽东抽烟的过程、动作以及有限的神态、语言和其他动作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有形化。最精彩的片段为“那烟头开始闪耀,吸得好狠哪!……‘不过黄河!'”几段文字。 第2课时 1.理解人物品质。在险境中,毛泽东的决策为什么不是盲目和任性的?毛泽东说的哪些话表明了这一点?教师请学生简要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品质。军情危急,事关重大,毛泽东的情绪反复变化,甚至失控到骂人,写这些是否有损领袖形象?教师引导明确:关键在毛泽东说的两段话和一句话,以及唱的一段京剧。一段为:“过河,不打死也要淹死。只有走。溃逃吗?你只要跑就是找死,你能跑得过枪子?几个卫士就能挡住枪子?” 另一段为:“我早看了地形。放一个排阻击,他就是十个旅一起来,今天也上不了山!”一句话为:“兵不厌诈”。毛泽东的“兵不厌诈”和“空城计”果然起了作用。总之,毛泽东不是盲目、任性,而是凭借军事谋略化险为夷。 毛泽东的品质主要是:镇定自信、大智大勇。毛泽东几次骂人发脾气,一是当时情势严峻,乃至万分危急,重大决定不可儿戏为之;二是他真情率性的个性表现;三是领袖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情绪发作,“不讲理”的时候,特别在紧要关头,为了顾及更重要的事情,难免言行欠妥,伤及无辜。这并不有损他的伟人形象,相反,倒显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2.品味语言。讨论毛泽东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毛泽东与任弼时在争论中表现了各自怎样的个性?教师明确:毛泽东争强好胜、语气丰富、善用口语、敏捷、坦诚、能言善变、有些意气用事。任弼时责任心强、厚道认真、真诚直爽、敢提意见。 3.拓展延伸。阅读《夺桥》,完成练习。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我们的将士就要到了,你也应该被带下去。)缪拉设计欺骗敌人,毛泽东决定不过黄河,他们是否都在冒险?你认为呢?缪拉和毛泽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