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63280

7. 孔孟论学习 课件+教案 (2)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8920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孔孟,学习,课件,教案
    7. 孔孟论学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资料;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重点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3.1.2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孔孟论学习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 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 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 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3.2 第二学时 3.2.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资料;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2.2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孔孟论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入手。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孔庙的风景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我通过这样一段话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文:“同学们,圣人在时下似乎成了一个讽刺的称呼,但在古时候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美称,我们老师的鼻祖孔子,就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学生“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千百年来倍受后人的敬仰。那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学习了我们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不难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孔孟论学习》(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教学目标) 三、解题:认识孔子和孟子(多媒体显示头像)、《论语》和他们的个人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