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85409

第三课 闲话“家”常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30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三,闲话,教案
  • cover
《闲话“家”常》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文化的差别,自觉履行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 2、能力目标:理解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认识,提高辨别中外家庭不同的能力。 3、 知识目标:了解家的观念,理解家庭教育、家规、姓名及佳节中的家文化;掌握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懂得中国家庭模式的发展趋向。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孝敬父母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2、学会与父母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 教学过程 一、回眸传统 1、中国人的“家”的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以爱心和小心构筑起和睦、友爱、团结、稳定的家。只有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安定了,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2、望子成龙:重视家庭教育 (1)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养不教,父之过。”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是因为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相关链接: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岳母恐岳飞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字。 孟子母亲为使儿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熏陶,先后从墓地边、市集迁到有着礼仪熏陶的文庙边。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误区警示:南方某省有一个少年天才, 13岁时成了一名大学生。到大二时,他又被保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少年博士,到16岁时,学校却通知他的家长,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去。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交往中行为还如同七八岁的孩子。面对心情焦虑的家长时,这个孩子却显得神情自若,因为在他心里,学习都是为了家长,退不退学无所谓。 3、家有家规:讲究家庭秩序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将家规与国法并列,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对家规的重视程度。 (1)我国古代丰富的治家思想。他们集中体现在《礼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 (2)家规对治家的重要意义。建立家庭规则不仅可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可以让家庭生活更加有序,让家庭气氛更加融洽。 相关链接:家规是旧时维护家庭秩序、教育子女的一种方法和习俗。 如士大夫家,就有如《朱子家训》一类的“家规”。往往立有“家规册”,有的还供在祖宗堂里,有的则书成立轴挂在厅堂之上,以示家法“森严”。 家谱(或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4、姓名的背后 (1)中国人的姓名也体现出家庭文化的特色。 (2)中国的大家庭观念和理想的家庭模式。“四世同堂”、“子孙绕膝”。 (3)中国家庭和欧美家庭的区别之一。血缘关系支持着社会运作,这是中国家庭和欧美家庭的一种区别。 5、佳节中的家文化 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都是关于家的节日。中国传统家文化的精华,使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弘扬的。但由于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家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应该被摒弃。 相关链接: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七夕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