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90198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17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 “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研读课文 1. 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 2. 鲁肃赞学。 ①吕蒙学成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②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 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 ③学习成语。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3.分角色朗读。 ①全班试分角色朗读。 ②模仿表演。 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 ③师生点评。 ④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1.吕蒙从不学到学的这个过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结合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 从孙权:当你劝说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 从吕蒙:读书的重要性,要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懂得不断改变自己进步 从鲁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要有礼貌重视朋友。 2.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