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91011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6.诗两首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53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两首
  • cover
6.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冰心、泰戈尔的作品及创作风格,培养文学情趣及文学素养。 2.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有表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歌。 3. 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感受诗歌独特的语言和情感魅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人思念母亲的真挚情感并且学习借鉴诗人表达情感的技巧。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如果要问世界上哪种感情最真最纯,不带一丝私心杂念,全心付出而又不求任何回报,那答案一定是伟大的母爱;如果要问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最深切的感情是什么,那一定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冰心的《纸船》和泰戈尔的《母亲》就是抒写这种至真至深感情的颂歌。 《纸船》是诗人1923年8月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途中创作的。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中,后两者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思念母亲。思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容易流于空洞。而《纸船》构思新颖,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方法,说自己在海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纸船,从舟上抛到海里,纸船的去向不定,但诗人仍然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虽然明知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的身边,但她仍然祈求自己含着泪叠成的纸船,能够载着她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进入母亲的梦境。深切的感情加上奇特的想象,使这首诗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不管有没有相同的经历,这种诚挚而又忧伤的思念之情一样让人怅然不已。 《母亲》的含蓄之美与不同凡响的构思,出自泰戈尔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匠心。泰戈尔一生风平浪静,优裕的家庭使他免受了许多磨难,这使得他总是满怀乐观与希望地看待事物,主张和谐、协调,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人与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使诗便显现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恬然、优美的情调。诗人在“我不记得我的母亲”的反复吟咏中,再现了母亲温馨的歌谣、呢喃的祈祷和深情的目光。所谓的“不记得”,是因为与母亲离别得太久太远,母亲的身影却总是浮动在诗人眼前,母亲的声音也总是回荡在诗人的耳畔。看似矛盾的构思和表达,实际上为我们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眷恋母亲的重重意象中重温母亲的伟大、母亲的至真至上。整首诗舒缓的节奏与诗人绵长的思念之情和谐一致,朗读这首诗歌的确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诗歌也不需要太多的讲解,相信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能品味出这人间最美的感情。 第一首诗《纸船》 1. 介绍作家作品。 ⑴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想像一下分别时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想像游子漂泊他乡时对母亲的感情。 ⑵有关冰心的资料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有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去国》,诗集《繁星》、《春水》及著名散文集《寄小读者》。她写诗为文都很柔美,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她诗文的主旋律。1923年8月,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由上海乘坐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孤独怅惘中写就此诗。2. 朗读冰心《纸船》,感知诗歌内容。 ⑴怎样朗读这首诗 a. 仿照课后练习第一题,标出第二、三节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b. 注意朗读时的语速、音量、感情基调。 [提示:语速较慢、声音稍低沉,饱含执著、深切的思念和哀伤。] c. 自由诵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