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94339

8 电路的研究 教案 (2)

日期:2025-10-0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27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电路,研究,教案
  • cover
8 电路的研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方面: 1、认识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连接用电器(灯泡或电动机)的两个连接点,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科学探究方面: 1、通过“问题—猜测—尝试—归纳”的学习过程,用导线连接灯泡和电池使灯泡亮起来而认识闭合回路。 2、根据闭合回路的连接方法,想象电路中电流的流动。 3、初步学会画电路的连接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的乐趣。 2、勇于猜想,并认真尝试去验证想法,提高对电路连接的探究兴趣。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路的知识,日常生活中他们只是知道把用电器接上电源就能工作了,学生的前概念就是如此。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知道: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用电器具有两个接点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连接用电器(灯泡或电动机)的两个连接点,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教学难点: 观察能成功使灯泡发亮的连接方法,归纳共同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出示课本第75页的主题图。 师:图中的琪琪和波波在讨论什么?(怎样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波波手中拿的是什么?(他画的电路连接图)大家觉得按照波波那样连接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如果老师也让你们来尝试一下,你们能不能像波波那样画出自己的连接图呢?你们的连接方法能不能成功让小灯泡亮起来?想尝试一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小灯泡为研究对象,一起来完成一个挑战性的任务———让小灯泡亮起来。 (板书课题:让小灯泡亮起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设疑导入,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2【讲授】  二、开放空间,自主探究 (一)活动1:让灯泡发光 1、讨论:让小灯泡亮起来,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2、出示实验材料:(导线、小灯泡、电池) 3、实验预测:四人小组讨论“只用一条导线把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池连接起来,能让灯泡发光吗?如果可以,你准备怎样连接?”请把电路的连接图画在实验记录单上。 4、汇报交流:各小组上台展示和解说电路的连接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学生在阐述他们的连接方法中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5、实验检测: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把检测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6、汇报交流:各小组上台展示和解说实验结果并且将实验记录单分类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学生所有的连接方法并且分类粘贴于黑板上,是为了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做铺垫。】 7、寻找规律,运用规律: (1)观察成功的电路连接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用导线把灯泡的两个点和电池的两端连接起来。 生2:我也发现它们都是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个连接点。 师小结:其实不管是把是把小灯泡靠在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也不管小灯泡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只要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就会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电路闭合了,小灯泡就能亮了。 (板书:闭合回路) 【设计意图: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分析———发现规律,是科学探究的必由之路,只有让学生经历探究的每一个过程,才能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让学生陈述实验构想,就是对所提问题的猜测,也为实验验证、汇报交流提供了依据。】 (2)观察不能成功的电路连接图,为什么这样连接就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预测: 生1:我发现它们的导线并没有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连接起来。 生2:我也发现它们并没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这样就不能形成一个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